Page 20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01
还,皆论机应;三、烦恼火,地狱已上,等觉已还,皆论机应。 七难、三毒、二求,
例皆如此。 此义既广,可以意知,不可文记。 身机为二:初、二求;次、结。 求男
朱 有立愿修行德业,求女文略修行,正言礼拜是同,故略之。 愿业各异,故重出
封
鳌 之。 结如文。
天
台 从“是故众生”下,是劝持名。 为三:劝持、格量、结叹。 上述胜名美德,不
集
· 辨形质,若欲归崇,宜持名字,是故劝持也。 入《大乘论》 云:“法身唯一,应色
第
①
二 则多。 格六十二亿应,等一法身也。”智者云:“圆人 唯一,偏人则多,格六十
册
二亿偏菩萨,等一圆菩萨也。”
二、供养以求应身说法
[文句]
第二番问,为三:云何游问身,云何说问口,方便问意。 此圣人三密,无谋
之权,随机适应也。 佛答亦三:一、别答;二、总答;三、劝供养。 “应以” 者,答
方便力也。 “现身”,答其问游也。 “说法”,答其问口也。 凡有三十三身、十九
②
说法 云云。
从“成就”下,结别开总。 别,文广意狭;总,答文狭意广云云。
从“是故”下,劝供养。 此中见形闻法,故劝供养也。 初劝,次受旨。 受旨
为六:奉命、不受、重奉、佛劝、即受、结。 皆如文。 从“持地”下,是闻品功德云
云。
“无等等”者,九法界心,不能等理;佛法界心,能等此理,故无等而等也。
又毕竟之理,是无等。 初缘毕竟理而发心,能等于理,故言“无等等”也。 又心
之与理,俱不可得。 将何物等何物,而言无等等耶? 心之与理,俱不可说,不可
说而说,说此心,等此理,故言“无等等”耳。 初一是横释,次一是竖释,次一非
横非竖释也云云。
导读:对普门示现的正确理解
观世音菩萨,梵名 Avalokiteā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 以慈悲救济众
生为本愿之菩萨。 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等。 凡遇众生诵
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 又因其于理事无碍
① 圆人:指圆教之人。 下文偏人,指偏于一方之教,一般多指小乘教,或指大乘教中的权教。 天台宗
认为《法华经》乃真实不变的实教,其他诸经皆是方便施设的权教。
② 指观世音化现之身有三十三种,“说法”二字有十九次。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