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74
慧教院”,赐号羲寂为净光法师。 从此,天台“一家教学,郁而复兴”。 ① 这是天
台教学史上一次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
钱俶所问的四句义理深奥的天台学用语,见于《法华玄义》卷六。 羲寂大
师当时是如何解释的,佛史上都无记载,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后来,高丽
国的谛观奉教典来到天台山,从羲寂大师学习天台教义,并撰成《天台四教
仪》一书。 在书中顺便提到过这四句话,他解释道:
四住者,只是见思。 谓见为一,名见一切处住地。 思惑分三:一、
欲爱住地,欲界九品思;二、色爱住地,色界四地各九品思;三、无色爱
住地,无色界四地各九品思。 此之四住,三藏佛与六根清净人同断,
故言同除四住也。 言若伏无明,三藏则劣者,无明即界处障中道之别
惑。 三藏教,止论界内通惑,无明名字尚不能知,况复伏断? 故言三
藏则劣也。 ②
这样的解释,仍是语焉不详。 但它至少指出了圆教与藏教断见思惑的
“齐”与“劣”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近十余年来,笔者对天台藏通别圆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研究。 现就这几
句较为晦涩的话,作一番详细的阐析。
我们知道:四住,为四住位的略称。 为生起三界一切见思烦恼之根本依
处,故称住地。 见一切住地,指三界的一切见惑。 因见惑通于三界,合不可分,
故但称一,断则同断。 思惑亦遍三界,以其不可同断,故须分为三:欲爱住地,
指欲界的一切思惑,思惑之中,尤以贪爱为重;色爱住地,指色界的一切思惑;
无色爱住地,亦称有爱住地,指无色界的一切思惑。 以上四住地,若再加上无
明住地,则称为五住地。 在藏教中,断三界的见思惑,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难
的过程;而在圆教中,根据法华一乘的义理,则可在五品弟子位至六根清净位
中断伏。 从这里可看出圆教与藏教的胜劣关系,也可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历代
天台大师之所以叹大褒圆的原因。
二、藏教是怎样断伏见思惑的
第
藏教所化导的是三界内的钝根众生。 他们长住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 四
辑
业障深重,智慧薄弱,不能接受大法,又定执一切法为实有,故他们断见思惑须
台
典
① 《佛祖统纪》卷八《羲寂传》。 考
析
② 《四教仪辅宏记》卷九之下。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