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90

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三)。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
                得解脱(四)。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
                世音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五)。 设复有
                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

                坏,即得解脱(六)。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
                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
                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
                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

                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七)。

                当然,众生的灾难是很多的,并不只七种。 但这七种在当时是常见的,所
           以可包括一切灾难。 观世音菩萨除了能救众生外来的七难,还能救众生内在

           的三毒,即:贪、瞋、痴。 经文中说: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一)。 若
                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二)。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

                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三)。

           此外,观世音菩萨还能满足人们二求的愿望,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经文中
           说: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一);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二)。

                这里为什么单说女人有二求呢? 因为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人求子息的
           心,比男子还要关切。 女人不生子育女,被公婆和丈夫所欺,更被朋友讪笑;而

           且世俗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所以女人望子望女的心就更
           至切了。 经中说:只要礼拜和供养观世音菩萨,便能生下福德智慧的儿女。
                总而言之,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其福德不可思议! 上述这一切,正是当

           时处于战祸连绵中的人民所迫切祈求的! 所以,当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以
           后,其中的《光世音普门品》,迅速被传抄流行,称之为《普门经》或《普门品经》                                       第
                                                                                       四
           《光世音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出《法华经》后,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被抄                                       辑

           出作《观世音经》 单独流行。 此外,有的译经僧还从梵本中译出《普门品经》                                        台
                                                                                       典
                                                                                       考
                                                                                       析


                                                                                     ❙283❙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