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16
大华严寺在东台,旧名雪峰。 寺内人才汇聚,是五台山最著名的天台宗道
场。 许多天台宗高僧当时就在这里讲经。 其中最著名的是志远。
志远(768-844),俗姓宋,汝南(今河南汝南)人。 幼年丧父,与母相依为
命。 其母常念《法华经》,昼夜不断。 志远天生敏慧,随母诵《法华》等经。 28
岁辞亲出家,先依荷泽宗,修习禅悟,晤解幽旨。 6 年后,辞师云游诸山,巡礼
参学。 虽经 8 年修学,但对禅宗之理,“情犹系滞”。 因“闻天台一枝,该通妙
①
理,定慧双融,解进于行,十乘境观,起自一家” 。 又闻五台山盛演天台之教,
于是结侣同游,驻锡于大华严寺右小院,经过 40 年的刻苦修学,“业精道邃,志
苦神和,卧不解衣,食非别请”。 终于悟彻了天台宗的“六凡四圣之理,开示悟
入之门,百界千如,包罗性相;即遮即照,破立同时。 依正圆融,凡圣平等,豁开
心目,物我双亡”。 他生活刻苦,严格遵循戒律,“时岁不稔,樵炊屡乖。 每掬
水漱流,将期永日。 体有疮疥,手不涂摩。 戒检遵修,警慎心口”。 并勤修天台
宗的四种三昧,“炼磨身心”,志远在华严寺“演天台圆顿,仅四十年,众因目其
院为‘天台’” 。 足见其名望之大。 当时,也有一些年少气盛的“缁素负才学
②
者”,“傍搜僻隐,欲为挫锐,伺之瑕玷,求其胜负”,但当听了志远据天台义理
为之阐释之后,都心悦诚服“踧踖赧容”而退。
据开成年间入唐求法的日本国高僧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卷三
中记载,当时大华严寺宣讲天台宗的情况是这样的:
(开成五年)五月十六日住大花(华)严寺……弥高阁殿里讲《摩
诃止观》,有四十余僧列坐听讲。 便见天台座主志远和尚在讲筵听
《止观》。 堂内庄严,精妙难名。 座主云:“讲第四卷毕,待下讲。”
到志远和尚房礼拜。 和尚慰问殷勤。 法坚座主从西京新来,文
鉴座主久住此山,及听讲众四十余人,并是天台宗。 ③
可见,志远是全山很有威望的座主。 当时在华严寺讲天台宗经典的大都
是他的门下弟子。 他不时去听讲和指导。 圆仁在《行记》 中还谈到华严寺的
阁院和涅槃院的讲经情况:
(在阁院)见玄亮座主。 从四月始讲《法花经》兼《天台疏》,听众
四十余人,总是远和尚门下。 朝座阁院讲《法花经》,晚上涅槃院讲 第
《止观》,两院之众互往来听,从诸院来听者甚多。 当寺上座僧洪基 四
辑
台
① 《宋高僧传》卷 7《志远》。 典
②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 2。 考
析
③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 2。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