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17

共(志)远和尚同议,请二座主开此二讲,实可谓五台山大花严寺是

                天台之流也。      ①
      朱
      封         圆仁还巡礼了阁内宝物辟支佛顶骨,这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由西国入贡的,
      鳌
      天    兼有梵夹《法华论》、金字《法苑》、小字《法华》,均极精妙。 勅建的镇国道场,
      台                                                 ②
      集    有天台宗僧讲《四分律》,也是志远和尚的门下。
      ·         据圆仁说,“大花严寺十五院僧,皆以(志)远座主为其首座”。 志远和尚
      第
      二
      册    “不受施利,日唯一食,六时礼忏不阙,常修法华三昧,一心三观,为其心腑。 寺
           内老僧宿尽致重” 。 在华严寺宣讲天台教旨的其他高僧,尚有玄亮和文鉴
                            ③
           等。 其中文鉴是华严寺般若院主,圆仁言其久住五台山。 他来五台的时间可
           能在志远以前,年德辈分也高于志远;但在天台的义理方面,他似乎还以志远

           为师。
                关于志远的师承问题,史无明载。 但圆仁在《 行记》 中说,他开成四年
           (839)七月刚到山东文登赤山院时,即“闻有天台宗和尚,法号志远,文鉴座主
           兼五台玄素座主之弟子” 。 玄素之名不见于传记,但据最近学者考证,认为
                                   ④
           他“当与最澄所从学的道邃、行满为同辈,为荆州湛然之弟子” 。 则志远应是
                                                                     ⑤
           湛然的法孙了。
                志远在五台山虽是位德高望重的天台宗高僧,但他对天台本山的高僧,却
           是十分尊重的。 据《行记》记载:圆仁曾“将延历寺未决三十条(天台义旨)呈

           上志远和尚,请决释。 志远和尚云:‘见说天台山已决此疑,不合更决。’ 不肯
           通决” 。 与此同时,《行记》中还记载:当时天台国清寺僧人(如巨坚等),不断
                 ⑥
           往返于五台和天台之间,表明天台祖庭和五台山僧众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的。
                志远一生除讲述天台外,还撰有《法华疏》《止观释义》等书。 他对天台宗
           的弘宣,真可谓鞠躬尽瘁。 在会昌四年(844)将圆寂时,虽“绝食数朝,而说法

           罔惮”,他念念不忘地告诫门人说:
                    “吾自生进修,不欺心口。 今获二种果报,卧安觉安,而无痛
                恼。”又曰:“天台宗疏,务在宣传。 《法华疏》十卷,本迹二门,三周记



               ①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 2。
               ②  同上书卷 3。
               ③  同上书卷 3。
               ④  同上书卷 2。
               ⑤  见徐文明:《志远与〈法华传记〉的著作时代》。 载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刊《正法研究》1999 年创
           刊号。
               ⑥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 3。

    ❙310❙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