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81

(依相应的梵语表述式,诸法实相当解为诸法之实相,诸法为属格)。 其意是

           现象即是真理的所在,真理不离现象。 此意可分三重来说:初重是因缘所生的
      朱    现象诸法,即此即无自自性,即是空,这即是实相。 第二重是空、有仍属于诸
      封
      鳌    法,要在空、有之上,更立中道第一义谛之理,这便是实相。 第三重是空、有、中
      天
      台    道综合起来,而归于中道,这中道又等同于佛性,因而有中道佛性或佛性中道
      集
      ·
      第    这一复合概念。 由于佛性有常住性,能起功用,以转化世间,又具足诸法,因
      二
      册    此,作为真理的中道,亦有常住性、功用性,及具足诸法。 所以他又说:“实相无

           相,无相无不相。”
                明确了什么是诸法实相,还要认识到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的原因,这
           就是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之知见是什么? 光宅法云认为佛之知见是指

           四种实智所照之境,可分为教一、理一、机一、人一,以此四者来开显一乘。 此
           外,他还以因果为理,从理一中开展出因一、果一,再加上人一、教一而成“四

           一”。 智者在《法华玄义》卷七上,针对上述“四一”加以论破。 在本文中,他又
           调和旧说,设立教一、行一、人一、理一之“四一”,以此四者,各阐明唯一无二

           之旨,称为“四一开显”:(1) 教,指能诠之经典,唯说一佛乘,故称教一。 (2)
           行,指依教而修行的方法。 以此行法唯修一乘之妙行,方能证实相之理,故称
           行一。 (3)人,指为开佛知见而修行法之人,其人唯为菩萨(此以三乘之人同

           为菩萨),故称人一。 (4)理,指依行而开佛知见之所证,其所证唯为诸法实相

           之一理,故称理一。
                在修行的实践方面,智者还从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个不同侧面,阐
           释开示悟入之理,并一一配列:(1)就四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而言:以

           “开”配十住位,谓此阶位能破无明,开显如来藏,而见实相之理;以“示”配十

           行位,谓此阶位惑障既除,知见之体亦自障显;以“悟”配十回向位,谓此阶位,
           既已除障显体,则必事理融通;以“入”配当十地位,谓此阶位事理既融,任运

           自如,而入萨婆若海。 (2)就四智(如理智、如量智、一切智、一切种智)而言:
           开佛知见,即如理智,亦名慧眼;示佛知见,即如量智,亦名法眼;悟佛知见,为
           一切智,理、量不二;入佛知见,为一切种智,亦名佛眼。 (3) 就四门(空门、有

           门、亦空亦有门、非空非有门)而言:空门,一空一切空,即开佛知见;有门,一有
           一切有,即示佛知见;亦空亦有门,了达一切亦空,一切亦有,即悟佛知见;非空

           非有门,双照空有,即入佛知见。 (4)就观心而言:观现前一念心性不可思议,

    ❙74❙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