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83
进趣,名之为行。 因此行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 即当反观行心,不见相
貌。 当知行者,及行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也就是说,于行路之
①
时,即能了知因为行路之故,则现有一切善恶等法;若无此行,即无一切行中
事。 又能懂得,行与不行,唯心所现,因心而有。 若不起此一念行走之心,即不
起所行之足,及有所行之路。 若返观心源,便能懂得行者及行中一切法,毕竟
空寂,万法唯心。 心为能行,足为所行,路为引机。 心若不行,足亦不能行,也
就不能出现所行之路。 当体验这一道理,所以古来大德专修常行三昧。
其次是住中修止观。 修持者在站时应当想:我今为何等事而要站? 若是
为烦恼及不善无记等而站,就不应该站。 若为做善事有利益的事即应站。 如
何在站中修止呢? 若于站时应知,因为站故会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 若明白
站时的心念及站中的一切法都不可得,则妄念停止,这样称为止。 如何在站中
修观? 应当这样想,由于意念而停住身体,故名为住。 因这个站住的缘故,会
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 应当反观站立时安住于道的心相,不见相貌。 故知在
站立时一切法是远离烦恼污染的绝对空寂。 这是修观。
还有坐中修止观、卧中修止观、作事中修止观、言语中修止观,其修持方式
都差不多。 这里不再赘述。
(二)对境修止观
对境修止观,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对六尘(色、声、香、味、触、
法)修止观,能够于心无染,这在初学者,是很不容易的事。 修持者必须死心塌
地放下一切,能所不二,不起分别,忘身忘体而后才能达到。
一是眼见色时修止观。 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色时,应当怎样修止观呢? 在
修持者的眼中看来,色如同水中之月,是虚妄的。 对于顺情之色,不起贪爱;对
于违情之色,也不生烦恼;对于非顺情、非违情之色,也不起无明及乱想。 这是
修止。 同时,应这样想:一切色悉如空中花,水中月,梦幻泡影,其相本自空寂,
各无所见,也无分别。 只因因缘和合,才生眼识,次生意识,才能分别种种色。
因此才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 再返观念色之心,不见相貌。 所以应当明白看 第
六
见的一切法毕竟空寂。 这是修观。 辑
二是耳闻声时修止观。 若闻美妙动听的顺情之声,不起爱心;闻咒骂躁杂 天
台
修
持
① 《止观法要》。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