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82

断除烦恼的结使,证圆顿波罗蜜法门,非止观齐修,定慧均等不可。 所以说,止

           观两者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朱
      封         历缘对境修止观
      鳌
      天
      台         修止观开始时通常是坐禅中修,但到了以后,修持者必须做到时时、处处
      集
      ·    修止观,把止观之道融进日常生活之中。 这就是历缘对境修止观。 所谓历缘,
      第
      三
      册





















                                         历缘对境修止观

           就是面对各种事缘。 缘有六种: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作(办事);

           六、言语。 所谓对境,就是面对各种尘境。 境也有六种:一、眼对色境;二、耳对
           声境;三、鼻对香境;四、舌对味境;五、身对触境;六、意对法境。 修持者在上述

           十二事中修止观,称历缘对境修止观。 扩而大之,就是终日安心定慧,而世事

           仍然在做,无碍自在。 所谓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万境历历,虽万象罗列于前,
           而心中了无所得,生心无住。
                (一)历缘修止观

                首先是行中修止观。 即在行路时,未开步之前,即应作观,起这样的念头:
           我今为何等事而欲行路? 若此行是为烦恼所驱使,及作杀、盗、淫、妄等不善

           事,或愚蒙的无记事而行,即不应行;若此行非烦恼所使,而是为善利益,例如

           法事,或为修戒定慧、听经闻法等而行,即应行。 行中怎样修止观呢? 智者说:
           “若于行时,即知因于行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了知行心,及行中一切法,
           皆不可得,则妄念止息,是名修止。 云何行中修观? 应作是念:由心动身,故有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