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91
西,但谁能自觉在这个极近之物(死之领域) 的情况下,仍能一日一
日的活下去,仍能充实地活下去。
尾琦自知当局会杀害他,一刻一刻地接近死亡,因而感到不安。 然而,他
通过学习《法华》,懂得诸法实相的绝对观。 他由死而知道了绝对的人生和永
恒的生命,有限而相对的现实与无限而绝对的世界、死之存在与永恒之生命,
是相互矛盾的,但在天台宗人看来,却成为一体不二,是中道实相。 正如智者
大师在《法华玄义》卷 2 引《金光明经》中说:“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
和合而有。”不能执为实有。 因而他能面对死的现实,同时又感到将获得悠久
的与宇宙同体的生命。 为了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正是为了“大我”,牺牲“小
我”,种大善因,积大功德。 因而觉得自己是“觉悟生命之秘义,彻见死亡之大
事”,他在昭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的信中说:
总而言之,人活在现世之中,首先要立于了悟生命之奥妙而获得
的安心之上,堂堂而快乐的生来生去。 我想在这当中就有着一切的
意义。 我确信永恒的生命真的就存在于彻底的在现世充满力量地活
下去的地方。 ……为此,比任何事都重要,对于生死的问题,不可以
不加以超克。
他还在信中说:
然而与此同时,人必须经常想到,人是在悠久的宇宙生命中縹缈
而无限活下去的。 以有限而须臾的生命,活在无穷的宇宙中,就在这
里有了人之生命的特殊性,人生彻底的真意义在于究极的这种关系。
由于他学习了法华的义理,洞察了宇宙的实相,思维悠久的宇宙生命,因
而克服了对死亡的惶恐和不安,而在短促的生命期限中能做到充实地快乐地
生活下去。 田村芳朗认为这是“和天台法华的真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乃至绝
①
对观在基本上是一致的” 。
田村芳朗还举了宫泽贤治作例子。 宫泽贤治(1896—1933),是日本的诗 第
六
人和童话作家。 他在中学时代,见到了家藏的《法华经》,便废寝忘食地去拜 辑
读。 26 岁时,因钦仰《法华经》而参加了日莲宗。 后来因不赞同该宗首领田中 天
台
修
持
① 《天台思想·天台法华之哲理》第 165 页。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