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02
清净淡泊,非有死生祸福,为警世资取之方,独有际遇贤智,心规亮
清,始方求建,易兴作觊,接续真境,弗坠厥绩,所以倍难以成也。 噫!
朱 不避众人之谤,不虚一日之供,躬役土木,载新静域,能毕力而不惮
封
鳌 者,葆璋是已! 岂不贤于坐视,以待其废堕哉! 后之继者,倘不忘前
天
台 人之功,俾道众晨夕瞻礼,安于寝息而保希夷之乐,亦始事者之幸,必
集
·
第 不获谴于洞天福地矣。 尚监于兹,仆停鞅方外,野鹤闲云,萝月松风,
四
册 放意身世,寄言芜类,且劝方来尔,其诸梗概,览者当有得于斯文。 乾
道四年岁在戊子清明日记。 ①
二、重建道藏经
五代至北宋,隐居天台桐柏的高道,除了杜光庭、朱霄外、王茂端、张无梦、
陈景元等外籍高道外,还有许多本籍的高道,如刘万瀛、王文果、金柔、厉归真、
张伯端等。 这些高道都很有学问,除了自己勤于著述外,还不断从各地搜罗道
经,运到桐柏。 再加帝王多次御赐宫内藏经,因而逐渐形成桐柏道藏。 其中对
桐柏道藏贡献最大的高道是杜光庭和朱霄外。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括苍人,时为巨儒。 因科场失意,
遂隐居天台山,师事应夷节。 他深感道法科教自汉天师暨陆修静撰集以来,岁
月绵邈,几将废坠,便发心考《真诰》 始末,著述道经。 后来郑畋荐其文于朝,
僖宗召见杜光庭,赐以紫服象简,从此成为道门领袖。 杜光庭著述很多,主要
有《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遗传》《墉城集仙录》《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 他
晚年随僖宗入蜀。 入蜀前所撰的著作,都藏于天台玉霄宫。
朱霄外,章安(今属椒江市)人,隐居天台桐柏山,善河图秘纬,持法甚严。
周广顺元年(951),他受吴越王钱弘俶的召见,赐以金、银字《道藏经》200 函。
回天台后,特在桐柏宫(即桐柏观,梁开平中改名)重建藏经殿,藏御赐书及新
增道经。 据宋夏竦《重建道经藏记》 云:“五代相竞,中原多事。 吴越忠懿王
俶,为道士朱霄外新之。 遂筑室于上清阁西北,藏金银字经二百函,勤其事
也。”据笔者统计:当时桐柏玉霄宫和崇道观的道藏,共有 1000 多卷。 近人陈
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认为:“五季重建道藏,其可考者,一在蜀中,杜光
① 释传灯辑:《天台山方外志》卷 20《文章考》。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