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92
阴长生、许逊、许迈、杨羲、许谧、许翙等高道均曾在此隐修。 因此,孙绰(314-
371)在《游天台山赋》中极力赞美天台山:“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
朱 富,尽人情之壮丽。”并说:“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皆玄
封
鳌 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搜神记》和《神仙传》中的大量记载,加上孙绰
天
台 这位大文学家的生花妙笔,从此,天台山名声卓著,成了国内有名望的高道隐
集
·
第 居修炼的胜境。
四
册 笔者经过长期研究,根据史书记载,天台山历代高道曾为中华洞天福地文
化的弘扬作出了三大重要贡献:
第一,六朝齐代天台山硕儒顾欢搜集历代天台山高道的真迹,著《道迹灵
仙记》(一名《道迹经》),成为洞天福地之说的源头。
关于“洞天福地”之说,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起源于南齐的天台山高士顾
欢的《道迹灵仙记》。 据《南史·顾欢传》记载:顾欢(420-483),字景怡,南朝
著名高士。 盐官(今海宁)人。 前半生治儒学。 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
他来到风景秀丽的天台山隐居,开馆授徒,讲述《尚书百问》 和《毛诗集解叙
义》等,受业者常近百人。 晚年服食,事黄、老,崇奉道教,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
传人。 顾欢在中国道路史上的重要贡献是,根据搜集到的天台山、委羽山、剡
小白山等名山高道的真迹,加以整理,编撰成《道迹灵仙记》。 此外,他还研究
道教上清派的源流。 至今流传的《上清源流经目注序》,许国符在《道藏源流
考》中也认为是顾欢所作。
顾欢《道迹灵仙记》记述的洞天福地是以天台山为重点的。 这本经典对
后世道士寻找历代高道修炼遗址的影响很大。 天台山民众十分敬仰顾欢对中
国儒学和道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将其隐居修学和授徒之山岙,名为“欢岙”。
这名称一直流传至今。
对洞天福地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观作出进一步研究的是梁代高道陶弘景
(456-563)。 他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他 10 岁读
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15 岁写《寻山志》。 20 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
左卫殿中将军。 30 岁时出家学道,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寻求灵异。 永明十一
年(493)东行浙越,到始丰天台山,拜访当地年长道士,从他们手中得到顾欢
《道迹灵仙记》的底本,很感兴趣,便再搜罗各名山高道和神仙的有关传说,编
成《真诰》一书。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