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45
求法,与当地僧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则是史实。 清王维翰《台山梵响》 巾载
天台山大慈寺僧法照《送禅师归新罗》诗云:
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 登山百衲敝,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山
色,晨斋就水声。 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法照与新罗僧相处口久,感情深厚,别时依依难含,并盼望他能够再来。
二是国清寺藏有日本高僧最澄的入唐牒复制件,上有台州刺史陆淳之手
迹。 原件今藏日本比睿山延历寺,为日本国宝。
最澄(767-822),亦称睿山大师、根本大师、山家大师、澄上人。 俗姓三津
首。 近江(今滋贺县)人。 幼年出家,游学奈良,在东大寺受具足戒,后入比睿
山建日枝山寺(即后来的一乘止观院和延历寺)。 延历二十三年(804),入唐
求法,从天台宗祖湛然门徒道邃、行满受天台宗教义。 翌年回国,于高雄寺设
灌顶坛传密教,并获准设天台宗年分度者(按年限度出冢人数),正式创立日
本天台宗。 他圆寂后,清和天皇追赠“传教大师”谥号。
入唐牒相当于唐代朝廷给外国人的入境签证。 《天台山方外志》 卷十一
《金汤考》还载陆淳为最澄的入唐牒题词作证之事:
陆淳知台州,日本最澄沙门远来求法于佛陇兴道邃大师,传止观
之道,尽写一宗论疏以归。 将行,诣郡庭白太守,求一言为据。 公嘉
其诚,即署之曰:“最澄屠梨,身虽异域,性实同源。 明洁之资,道俗所
敬。 既观光于上国,复传教于名贤。 邃公法师,总万法于一心,了殊
途于三观;而最澄屠梨,亲承秘蜜,不外筌蹄,犹虑他方学者,未能信
受其说。 所请印记,安可不从!”
上述史迹与文物,是中、朝、日三国人民友好的印证,值得我们珍视。
寒岩、明岩与寒山子
第
十
辑
寒岩,在天台县西 30 公里。 《天台山全志》卷之二“寒石山”条云:
台
寒石山,寒山子所居,今呼为寒岩,在紫凝山西三十里。 前有盘 山
旅
石曰宴坐峰,上有石室,旧名拊石洞。 米芾题曰“潜真”。 四山环峙 游
文
如郛郭,上矗云汉,其下嵌空,置佛屋不用瓦覆。 洞左有小砖塔,寒山 化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