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46

子蝉蜕处。 由宴坐西,有石如植笋,萝蔓萦缀。 其西有石梁,可数尺,

                架两崖间,险峻不可陟。 南有泉如屋溜,寺僧縻竹绠引之前。 距山腹
      朱         一里,有道人洞。 转西二里,乱石洒流岩窦间,散若虬髯,因号龙须
      封
      鳌         洞,台山绝胜处也。 《临海记》云:“石室前有立石,参差五色,远望如
      天
      台         绶带,旧传为绶带山。 产石髓、石脂,绝杪有仙人石棺。”
      集
      ·
      第         寒岩风景绮丽而幽静,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传说唐代诗僧寒山子
      四
      册
           曾在这里长期隐居。























                                            寒山隐迹


                 寒山子是怎样一个人呢? 据《天台山全志》记载:“寒山子,不言氏族,以

           在寒石山中居止得名。 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时来国清
           寺,就拾得取众僧残食菜滓食之。 或廊下徐行,或时叫噪,望空谩骂。 寺僧以
           杖逐逼,翻身抚掌大笑而去。 虽出言如狂,而有意趣。 尝得诗辄题石间。 好事

           者随录之,得三百余首,名《寒山诗》,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警励风

           俗,徐灵府序而传之。 终寒石山中。”
                据记载,寒山子的隐居处不仅在寒岩,离寒岩不远的明岩,也是他的栖止

           所在。 明岩明净高燥,阳光充足,又是另一番世界。 《天台山全志》卷之二云:

           “明岩山,与寒石山对峙,旧名界岩。 岩之前峭壁屹立,势摩穹苍,亦号幽石。
           其下窍穴透邃,日光穿漏,中有僧全宰栖真洞。 转北数步,怪石森然,上有两峰
           倒侧,号合掌岩。 西有泉蔽崖而下,焕若垂箔。 寺僧亦用竹绠引之,从高下坠,
           号曰水索。 由寺北扪萝而下,至重岩盘石品列,即‘三隐’ (指寒山、拾得、丰


    ❙238❙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