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44

字的三横画表“三谛”,一竖画表“即一”。 即“山王”二字表“三谛即一”之理,
           亦表一心三观、一念三千等天台教义。
      朱         这种神道说,调和了神佛教理,以“山王” 来维护台教、镇护国家。 后来,
      封
      鳌    日吉山王社进一步融合具有天台思想星宿信仰的护法神祇,逐渐增加祭神,并
      天
      台    加以组织化。 同时,随着本地垂迹思想的兴趣,而加入各垂迹神的本地佛,如
      集
      ·
      第    创立山王七社中的大宫的本地(释迦),与伊势神宫的本地(大日如来)一体不
      四
      册    二的教说。
                山王神道主要是智证大师圆珍(815-891)及其门流传承。 到了江户时代

           初期,修验道兴起。 天台密教系的修验者为成就灵验之法而在山野修行,手持

           数珠,握锡杖,边诵《观音经》或《法华经》,梳整头发,身着净衣,佩刀等容仪,
           以熊野山至大和大峰山地区为其行吟之地。 他们倡导“山王一实道”,根据
           《法华经》所说的开会法门,说明众神是从一神(山王)应现分身,将“神”作统
           一性的解释。 并撰写《神道甚秘秘藏》,诳称是传教大师或智证大师所作。 从

           而把“山王”推上了“最高神”的地步。



                                      新罗园与入唐牒


                唐代中叶,随着高僧鉴真(688-763)东渡日本,将天台宗经籍传往海外,
           日本、朝鲜等国的高僧,受了天台宗教义的影响,纷纷来到天台山国清寺拜师

           问道。 中、朝、日三国,通过佛教文化的交流,大大促进了人民的友谊。 这种友

           谊,至今还在天台山留下遗迹。
                一是新罗园。 新罗,是朝鲜的古名。 金文田《天台采访册》云:“国清寺前
           有新罗园,唐时新罗僧所筑。”新罗园在五峰山麓原万工池旁,今仅留遗址。 据

           《天台山全志》卷之七“道育”条记载:

                    道育,新罗国人。 唐景福间(892-893),来游天台,驻锡平田寺
                (即万年寺),恒持一钵受食。 食讫常坐,胁不着席……四十余载,未
                尝少异。 凡对晤宾客,止云“伊伊”二字。 不通华语,然其会认人意,

                且无差脱,白发庞眉,身出绀赤色舍利,有如珠颗。 至后晋天福三年
                (938),终于僧堂,年八十余。

                新罗园是否系道育所建,史无记载。 但整个唐代,不少朝鲜僧人来天台山



    ❙236❙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