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43
徐灵府,原意是将桐柏山当成“成真之灵墟,养神之福境”。 而国清寺与
桐柏山邻近,僧人们就将王子晋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并为之立祠,而成为佛道
一体。 显然,这对于弘扬天台山的佛教文化是很有利的。
日本高僧最澄仿佛也从这方面受到启发,提倡神佛合一。 日本天台宗把
比睿山的镇守神———日吉明神,称为“山王”,认为其本地是释迦佛,是《法华
经》中所说的“成佛以来,甚大久远”的法身佛。 日吉神社后来发展为 21 社。
据杨曾文先生研究:“其中‘上七社’包括大宫(西本宫,祀大和朝廷原奉的保
护神大已贵命)、二宫(东本宫,祀比睿山的地主神大山咋神)、宇佐宫、牛尾神
社、白山姬神社、树下神社、三宫神社;‘中七社’ 有大物忌神社、牛御子社、新
物忌神社、八柱社、早尾神社、产屋神社、宇佐若宫;‘下七社’ 包括树下若宫、
大宫灶殿社、二宫灶殿社、氏神神社、岩泷社、剑宫社、气比宫。 在最澄创立天
台宗之前已有大宫、二宫,称为大比睿神、小比睿神的神社。 最澄把二神奉为
比睿山延历寺的镇守神,在神社领地内建神宫寺。” ①
镰仓时代,日本天台宗有所发展,对“山王” 的解释也据天台义理别树一
帜,形成所谓“山王神道”,镰仓末年师鍊的《元亨释书》卷十一《行圆传》称行
圆曾与山王明神清谈,明神对他说:
我名山王,……? 表三谛即一也。 “山” 字竖三画者,空、假、中
也;横一画是即一也。 “王”字横三画者,三谛也;竖一画又一也。 二
字三画而有一贯之象,故我立为号也。 一心三观,一念三千亦复如
是。 是以我护持台教,镇覆国家。 我身外无名,名外无身,即身而名,
即名而身。 名外无法,法外无法,即名而法,即法而名。 身与名法,无
二无三,是名一乘。 我名,义也。
作者通过“山王”之口,把山王神道的中心思想与天台宗三谛圆融学说的
关系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山王神道的中心思想,是以天台宗三谛圆融观说
第
明“山王”二字。 三谛即假观、空观、中观。 假谛指万法妙有,空谛谓诸法真 十
辑
空,谓诸法实相非有非空,从圆融观而言,则三谛即一。 山王神道将此“三谛即
台
一”转用于“山王”二字,说“山”字的三竖画表“三谛”,一横画表“即一”;“王”
山
旅
游
①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第三章《镰仓时代日本民族佛教的形成》,浙江人民出版,1995 年第 1 版,第 文
化
468 页。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