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7 - 教育志(一)
P. 417
1979年2月,杭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出版《幼儿园各科教学纲要》以及计算、音乐、美工、体
育、语言常识等各科教材(共7册),由省教育局介绍推荐省内幼儿园采用,成为全省各幼儿园
的基本教材。1980年2月,省教育局向全省各地转发了教育部制订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各地城镇幼儿园均据此设置了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体育6科作业。教
材除用杭州市教育局编印的教材外,尚有绍兴、金华、温州等地(市)编印的部分补充教材。
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全省各地幼儿园逐步按该纲
要规定的要求设置课程。具体安排时,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包括在小班增加音乐课时,
或在中班增加计算课时,或在大班增加语言课时等。
自1981年起,全省各地幼儿园均采用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语言与常识》《音乐》《美工》
《计算》《体育》5种教材。1983年起,部分幼儿园采用教育部统编的《体育》《语言》《常识》《计
算》《音乐》《美术》《游戏》7种教材,部分幼儿园则开始使用浙江省新编的《语言》《常识》《计
算》《体育》《美术》《音乐》6种教材,也有部分幼儿园兼用教育部统编教材、省编教材和自编补
充教材。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浙江省倡导幼儿教育方法改革,许多城市和县城幼儿园
开始尝试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个性品质和智力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开辟幼儿种植园地、设置自然角,为幼儿提供观察、实践、实验内容与空间;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和环境卫生活动,以及“争当小雷锋”活动,让幼儿体验并养成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
的习惯;提供可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音乐角、图书角、手工操作角、建筑角等。此类改革措
施与活动项目日渐丰富,并渐成风气,使幼儿园保教活动渐呈室内、户外活动相统一,分科活
动综合化态势。但仍有不少幼儿园,特别是县镇以下的小型幼儿园,分科教学仍占较大比例,
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
4.进入21世纪后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思
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
个领域,也可进行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
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浙江省随即按此纲要要求,并根据中国近现代著名儿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课程组织思想,形成了主题式课程改革思路,即依据幼儿园本园的特色
或本土文化资源,寻找和确定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分析主题包含的信息要素,并将这些信
息要素做进一步的分解,找到次一级的主题要素;分析主题涵盖的学科或领域倾向,设想儿童
可以从这些学科或领域中获得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形成具有学科或领域倾向的主题
要素网和适合幼儿学习、探究的主题活动。
2002年,《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由新时代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为国内较早的一套幼儿
园主题式课程。该课程体系打破原来的学科逻辑体系,综合体育、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
乐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主题网络,并于每个主题下设置可供各幼儿园筛选
的若干游戏活动(见表76-7-2-2)。主题式课程先在全省14个县(市、区)24所幼儿园试验,
2004年9月开始推广至全省各类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