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9 - 教育志(一)
P. 519
国11年,又有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会长俞宗周筹款在杭州太庙巷创设惠爱聋哑学校,
但在杭办学仅3年有余,于民国15年迁至淞沪市(今上海市中心城区)。
民国20年(1931年),杭州聋哑人龚宝荣以“为同病造福”为宗旨,租杭州吉祥巷民房创
办私立聋哑学校,初时称吉祥巷聋哑小学,招收10余名聋哑儿童。民国23年1月迁至吴山
元宝心29号,租借阮公祠为校舍,校名改为杭州私立吴山聋哑学校。抗日战争期间,龚宝荣
夫妇带领部分学生先后在余杭、临安、於潜、兰溪、龙游、淳安等地辗转维持,学生一度减至9
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迁回杭州吴山原址复校,学生增至46人,设6个学级。
民国22年(1933年),绍兴县救济院残疾教养所由朱仲华、陈洁人筹资,于院内设立盲哑
学校,分盲、哑二部,其中哑部有学生20人。该校曾因经费无着而一度停办,至民国36年又
复办。民国24年,又有聋哑人孙祖惠在杭州吉祥巷住宅内开办私立启智聋哑学校,但仅存
1年。
民国30年(1941年),聋哑人周天孚(周耀先之子)在杭州(时为沦陷区)下羊市街创办杭
州聋哑学校,招有30名学生。该校于民国34年秋由杭州市政府教育局接收,并改校名为杭
州私立聋哑临时小学,民国35年春又并入杭州私立吴山聋哑学校。民国34年9月,又有吴
一鸣等人在杭州银洞桥创办私立致用聋哑学校,有学生17人,教职员16人,但未被准予立
案,也于翌年春奉命并入杭州私立吴山聋哑学校。
民国36年(1947年)4月,杭州籍聋哑人章春坡在鄞县城内孝闻街林氏宗祠内创设鄞县
私立济喑聋哑学校,招学生12人,有教职员4人,内专任教师3人。同年,女性聋哑人陈希聪
在温州北大街创办私立温州聋哑学校,招生12人,有教师3人。民国38年2月,又有孙祖惠
在杭州凯旋路创办私立华东聋哑工艺学校,有学生22人,教职工5人,设2个学级。同年,程
铿、陈仲良在永康县城关镇创办私立浙东聋哑学校。至此,全省共有私立聋哑学校6所,分别
为杭州私立吴山聋哑学校、杭州私立华东聋哑工艺学校、鄞县私立济喑聋哑学校、私立温州聋
哑学校、绍兴县救济院残疾教养所私立盲哑学校、永康私立浙东聋哑学校,在校学生合计不足
200人。
1949年下半年,杭州私立华东聋哑工艺学校改称杭州私立清泰聋哑学校。同年9月,聋
哑人朱礼贤在嘉兴县精业寺偏殿内创办私立公助的嘉兴聋哑学校,招收学生9人,有教职工
3人。1950年10月,金华县半哑人王幽人在县城解放门灶王庙创办金华县聋哑学校,招收学
生9人,有教师3人。全省聋哑学校增至8所,在校学生168人。
1950年,省教育厅提出“对聋哑学校需要予以必要之补助”。1952年,温州市政府接办私
立温州聋哑学校,并易名为温州市聋哑学校;私立浙东聋哑学校也由政府接办,并更名为永康
县聋哑学校。其余私立聋哑学校随之也陆续由当地人民政府接办后改为公立,其中杭州市的
2所私立聋哑学校于政府接办后合并成1校,称杭州市聋哑学校。至1956年,全省共有7所
聋哑学校,全部改制成为公办学校,有学生472人,专任教师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