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7 - 《台州市志》下册
P. 907
3.王水照《宋代散文选注》“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一段文字注释,作“四明——指明州,郡治在现在浙江省宁波市。天台——指台州,
[4](P400)
郡治在现在浙江省天台县。永嘉——现在浙江省温州市”。
与上述两种影响极大的教材相比,王注稍优,但天台之实际含义仍然未得确
解。天台指台州固然正确无误,然台州州治是在临海,而非天台县,历史上也无台
州州治设于天台县之经历。
4.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收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将“渡扬子江,入
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一段译成:“这才渡过扬子江,进入东海,经过
[5](P182)
四明转到天台,后来到达温州。”
这里浙东三个地名只有“永嘉”被翻译成温州,其他两个原封不动。原因何
在?同页中翻译者有一个对作品中涉及古代地名的处理意见,是翻译时的执行依
据。为供参照,兹录于此:“古典作品里的地名怎么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原
文里用的是当时的法定地名,自然应当照抄不改动。但是古代的作者常常喜欢用
地方的别名、古名或者代名,并且和一些正名混杂使用,译时就不得不考虑对它作
适当的处理。就看这一篇,里面把‘维扬’和‘扬州’并用,把‘海陵’和‘泰州’并用,
‘吴门’和‘三山’,又都不是什么正式地名。这里的处理原则是:用有关地方的一般
通用的名称,同时又是作者当时已经有了的,至于是不是当时的法定地名就不管它
了,因为首先是原作者并没有这样做。”可见于先生对古人喜欢用正名以外的地名
称呼是认识深透的,但对照他的这一原则来看浙东的三个地名处理,就有问题了:
四明和天台都是通称(宁波原名明州,以四明山得名),永嘉是古称,永嘉郡是温州
的前身,温州是法定名称,唐朝就有了,台州和明州也是从唐朝开始的法定名称。
当然这样一来有些苛求翻译者了。只是从原因上推论,还是对浙东这三个地名的
历史沿革缺乏了解所致。因为这样的普及性读物受众量大、影响面广,所以才要求
更高。否则,就有些不好的后果了。
5.研究天台胡三省的历史学家搞不清胡三省的籍贯究竟在哪县。
历史学家瞿林东曾经撰写过研究胡三省的文章,但是他弄不清楚胡三省的籍
贯,其文章中说:“胡三省(字身之,号梅涧,一作梅磵,1230~1302年),宋末元初台
[6]
州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 又其文33页脚注:“一说胡三省系天台宁海(今浙江
宁海县)人,不注。此据胡氏《音注资治通鉴序》之说。”
瞿氏文中前后两注均未解正确,前注是将作为台州通称的天台(因胡三省自称
“天台胡三省”)误作天台县,后注是将宁海作为天台属县,也显得自相矛盾。胡三
省是宋元之交台州宁海县(宁海县于20世纪50年代划入宁波)人,倾毕生精力所作
丛 录 · 1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