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4 - 《台州市志》下册
P. 904

七郡百蛮”,“斩获以万数”,“并献貉、马”;“南宣国化,扶南、林邑,堂明诸正,各遣

                 使奉贡”。所以《吴主传》云:孙权晚年,“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戳,暨臻末年,弥以
                 更滋”,终以“违诏无功,下狱诛”,成了千古历史悲剧,引人深思,令后人无限感慨

                 而悲叹。




                     注  释:

                     [1]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2][7] 连雅堂《台湾通史·序》中华台北市黎明文化书社,2001年4月出版。
                     [3] 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
                     [4] 张崇根《孙吴对台湾的经营》,1900年《文史知识》第4期。
                     [5] 《三国志·三嗣主传》引《襄阳记》。
                     [6] 《隋书·炀帝纪》。
                     [8] 《唐书·韩滉传》卷126。
                     [9] 吴壮达《台湾的开发》第5~6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 《三国志·吴主传》引《吴书曰》。
                     [11] 《三国志·吕岱传·全综传》等。
                     [12] 《三国志·陆逊传》。

                                                                                     (叶哲明)







                                “天台”地名源流与修辞表达




                    “夫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

                 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环富,尽人神

                 之壮丽矣。”这是东晋孙绰《天台山赋》序中语,此后浙东名山天台山为文人画士所
                 向往,登临题咏,翰墨流传不可胜数。前贤诗云:“海上仙山属使君,石桥琪树古来

                 闻。他时画出白团扇,乞取天台一片云。”(唐皎然《赠邢台州济》)“南国天台山水
                 奇,石桥危险古来知。”(唐李郢《重游天台》)“一入天台便是仙,可怜尘世苦残缘。”

               (明钱德洪《卧病万年寺》)这些诗句带给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想像,也给读者留下了
                 朦胧而缥缈的思绪,特别是古代的天台与今天的天台到底有什么相同与相异的含

                 义?古代的天台从何得名取义?这是许多读者在涉及文献中的“天台”时往往会引
                 发的问题,包括有些台州本地人士也存在疑惑。消释这个问题与疑惑,还要从天台

                 这个地名的历史源流和古人的交际习惯来梳理。
                   · 1960 ·    台州市志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