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8 - 《台州市志》下册
P. 908
《资治通鉴音注》,是研究《资治通鉴》的最有价值的注本,被誉为“司马氏(或《通鉴》
学)之功臣”。胡氏因此堪称台州最孚盛名的历史学家。胡氏《资治通鉴音注》自署
曰“后学天台胡三省”,他在《通鉴释文辨误序》中自称“天台胡三省身之父”(父或作
甫,男子之称)。别人也以“天台胡三省”来称呼他,如明人郑瑗《井观琐言》卷二“史
照释《通鉴》多谬,天台胡三省辩误多所考正,远胜诸家之注”,明危素《说学斋稿》卷
四“天台胡三省氏谓《后周书》为非而是(李)延寿”,明杨士奇《东里集·续集》卷十七
“《资治通鉴释文》一册,宋右宣义郎眉山史照见可著。而天台胡三省《通鉴音注》有
辨正其误六百六十余条”等等。这种作为台州通称的“天台”就把现代有的著名历
史学者搞糊涂了。
自从唐初设置台州以来,不仅宁海胡三省自称为“天台”人,其他各县的台州人
也往往自称“天台”人。宋朝台州黄岩人陈咏写过《全芳备祖》一书,此书被誉为“世
界上最早的植物学辞典”而享誉学术界,陈咏自署为“天台陈景沂编辑”,其友人韩
[7]
境作序称之为“天台陈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天台人” 元末黄岩人陶
宗仪作《南村辍耕录》,亦自署“天台陶宗仪九成”,且充满乡情地写道:“余家天台万
山中,茅屋可以芘风雨,石田可以具饘粥,虽行江海上而泉石草木之胜,未尝不在梦
[8](P184)
寐时见也。”
明朝临海人王士性(字恒叔)是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称自己的里贯为“天
台”,自称“天台王生”,如《赠刘大夫观察青州诸郡序》:“刘大夫之观察青齐也,天
[9](P502)
台王生适令其乡。” 甚至自称“生长天台”,如《嵩游记》:“然余生长天台,尝登
[9](P492)
天台华顶,未明看海底日,直一万八千丈。” 他在《归天台》诗中说:“东南无复
[9](P172)
胜,咫尺有吾家。” 或者自称“家赤城”,如《游云南九鼎山记》:“余家赤城,亦
思九盘观海,怅然俛仰,各有拂袖遐举之意,乃命余为诗记之。吴君原豫名谦,家泸
[9](P143)
水;张君养晦名文耀,家沅陵;余天台王士性恒叔也。” 他的朋友称他的里贯
也是“天台”,如明冯梦桢《王恒叔广志绎序》:“余友天台王恒叔才既高华,而宦辙几
[9](P236)
遍天下,视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杜陵(杜甫)所到,不啻远过之。” 也称其里贯
为“赤城”,如清人杨体元《刻广志绎序》:“四明杨齐庄先生博雅醇粹,藏书万卷。一
日示予一书,为《广志绎》,凡若干卷,曰:此赤城王恒叔先生所著未传之书也……乙
[9](P234)
卯冬偶过天台,访《广游志》不可得,得《五岳游草》而卒业焉。”
明朝方孝孺(字希直)系台州宁海人,自号“天台生”,如《蚊对》:“天台生困暑,
[10](P195-196)
夜卧絺帷中……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方孝孺自称乡里为天台,如《默山精舍记》云:“余年十七八,侍先君守济宁……后余
[10](P553)
先君捐馆,执丧归天台,闻朝翰亦丁内艰去,不获见。” 别人对方孝孺也连其
· 1964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