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2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02
·934· 第二十八编 劳动与社会保障
农村劳动力培训
2004年5月25日,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对全县农村劳动力开展基础调查工作。至7月底基本摸
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数量、性别、年龄、转移就业等基本状况。武义县农村劳动力人口有166840
人(其中女性73560人),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83572人,未转移人员83268人。农村劳动
人口文化,大专以上的有930人,高中及以上的有22537人,初中文化的有90491人,小学及其以下的
有52882人。全县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人数达143373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劳动人口的
54.23%;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劳动人口31.69%。这些人中虽然已经有许多在外打工,但多为简
单劳动,工资较低。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本上无专业技能特长。
2004年6月,县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下发《武义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开始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农村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下的劳动力,被征地农
民、下山移民;初、高中毕业生中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人员;以及已在二、
三产业就业但缺乏基本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开设专业达21个工种,并对
有开办超市意向的人员进行实务培训。县政府还设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专项资金150万元(以后
几年均不少于此数)。是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5期,共计培训14031人,经培训实现就业5088人,完
成农村劳动力转移8545人。
2004年8月26日,中共武义县委成立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陈增加任领导小
组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徐华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良宝、县政府副县长吕文革任副组长。下
设武义县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县农村劳动力
素质培训工作。县农办、经贸局、农业局、教育局分别负责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务工农民岗位培训、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的具体工作。
2005年,结合武义实际,加大培训力度,调整培训补助政策,开设特色培训,完善培训管理,严
抓培训质量,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270期,培训1488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培训6012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6178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093人,后备农村劳动力培训393
人,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57人。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信息录入10.5万人。
第二节 技能考核鉴定
1987年3月26日,县劳动人事局会同县职工教育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中级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的意
见》。同年8月1日,县政府批转县劳动人事局、县教育局等5个政府部门《关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几点
意见的报告》,开展对职工的培训带考核工作。
培训考核方式以业余为主,条件较好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脱产、半脱产培训。通过书面和实践考核
合格,发给技术等级证书。初级、中级技术工人,中型工业企业由本企业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考核鉴
定,其他企业由主管部门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考核鉴定,并报县劳动人事局备案、发证。高级技术工
人,报金华市技工评审委员会批准;技师报浙江省劳动厅工人技师考核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可。
根据1987年12月12日调查,武义县全民企业技术工人3754人,其中:三级以下的技术工人1113
人,四至六级的技术工人2510人,七级以上的技术工人131人。集体企业技术工人数有2029人,其中:
三级以下的技术工人298人,四至六级1635人,七级以上96人。对虽有初中毕业文凭而无初中毕业实
际水平的青壮年职工,进行“双补”(即文化、技术补课),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技术业务水平。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