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3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873
竞赛,10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10月,组织全市法制文艺会演,优秀节目摇滚快板《“四五”普法进万
家》代表舟山市参加全省法制文艺会演,获创作奖,小品《门槛内外》获表演奖,说唱《四胖嫂学法》获节
目奖,市法治办获组织奖。11月,组织市属单位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县处级领导干部参考率100%,科及科以
下级干部参考率95%以上。2005年,市依法治市和法制教育办公室为全市70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学
法用法档案。与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市公安局等9个部门联合制定《舟山市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实施意
见》,年内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覆盖面80%以上。是年9月,省“四五普法”考核验收组对舟山市进行
检查考核,全市验收合格。
依 法 治 市
“一五”依法治市 舟山市第一个五年依法治市工作于1990年下半年开始筹备,9月,成立市依法治市
领导小组,确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参与的依法治市工作机制,
制订《舟山市第一个五年依法治市规划》,印发《舟山市依法治市、“二五”普法实施意见》。1991年7月,市
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开展依法治市和“二五”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决议》。9月,市委召开依法治市动员大会,
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突破口的“一五”依法治市工作正式启动。是年下半年,在组织1所学校、1家商店、
1所医院、1条船、1家企业、2个机关和普陀山8个单位开展依法治理试点的基础上,又选择22个单位开展依法
治理试点工作,形成机关、企业、商店、学校、乡镇、街道等配套典型的依法治市试点网络。1993年,全市
对交通秩序、金融秩序、社会治安、渔业资源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计划生育实施依法管理,
渔农村育龄夫妇普遍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并依法公证,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至1994年,全市
有296个机关、282家厂矿企业、53个乡镇、14个居委会开展依法治理或专项治理活动。
“二五”依法治市 1996年3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舟山市一九九六年依法治市和“三五”普法
实施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关于依法治市“二五”规划、普法“三五”规划及1996年度实施
意见的决议》。是年,依法治市和法制教育2个领导小组合并,建立舟山市依法治市法制教育领导小组。1998
年,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机关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意识和水平。
渔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普遍实行民主选举、事务分开、财务公开。全市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重点
问题,组织海上治安、海陆交通、市场秩序、土地资源、环境卫生、打假治劣、行政收费、外来人口等专项
治理,推进社会事务依法管理。
“三五”依法治市 2001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舟山市第三个五年依法治市和第四个五年法制教
育规划(2001—005年)》。实施机关机构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度、机关会计核算制
2
度、政府采购制度,系统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规定》,使政府工作趋向规范化、制
度化。完善和落实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办案责任制、案件审批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规范案件流程管理,促
进司法公正。在基层渔农村广泛开展“三无二好”(民间纠纷无激化、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体性事件、组织
建设好、制度建设好)依法治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市有32个村被评为“三无二好”依法治理示范村。2004
年,与市委组织部、市综治办、市民政局联合在全市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4月,制定《舟山市“民
主法治村”考核标准》。至年底,全市8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标准,11%的村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