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4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444
音,如“钟”读如“军”[t〓yo〓3]“粥”读如“菊”[t〓y〓〓4]。同样的语言现象出现在象山、宁海、临海、天
5
台、乐清、永嘉、温州等浙南沿海地区。“风丰冯凤捧篷”等字,岱山、嵊泗一些地方读[〓〓],其他地区都读
[o〓]韵。
梗、通摄舌尖前音、舌面音的入声韵“足促出粥族熟束吃肉育蓄”等字,定海城区读[〓〓][y〓〓]韵,乡下
多读圆唇入声[ø〓][yø〓]韵,但乡下新派除外。
宕、江两摄字,即普通话念[ang][iang]韵字,在沈家门以及普陀、岱山、嵊泗等地出现开尾现象,读[ko]
(或[k〓])[t〓ia]韵。“江”读如“家”(白读),“张”读如“借”。相同的语言现象出现在天台、乐清、永嘉、
温州、瑞安、平阳等浙南沿海地区,这说明了浙南沿海地区的移民和渔业活动对本地语言的影响。
古邪禅母“邪斜袖寻席绍寿就”等字定海老派读舌面音[〓 ],新派和其他地区腭化消失,读音近于半元音
[j],本节统一标作浊喉音[〓]。
常用的水产品名称,“鱼”字读音比较统一,均读自成音节的[ŋ],“蟹”基本上都读[ha334],但“螺”和
“虾”各地有不同的读法。虾的读法主要有[huø334][huo334]两种,嵊泗、岱山、普陀大部分乡镇读[huø334];定
海乡村,如白泉、老碶等地读[huo334];定海城关老派读[huõ334],新派读[huo334]。“螺”主要有两种读法,即
[1〓113]和[1ø113],全市大部分乡镇读[lø113],定海城区和沈家门以及定海、普陀等一些乡镇老碶、小沙、芦花、
u
青浜、苗子湖地等读[1〓113]。
u
岱山、嵊泗、普陀的青浜、泥峙、东剑、南峰、枸杞、菜园、马关、青沙、小洋、壁下等地,“乘船”读
如“冲船”。
“鸭”和“鹅”各有两种念法。“鸭”分别念[ε334][〓〓4],定海、沈家门以及普陀、嵊泗部分乡镇读[〓〓4],
其余大部分乡镇读[ε334]。鹅分别念[ŋ〓113]和[ø113],区内大部分乡镇读[ŋø113],普陀的青浜、苗子湖、桃花及
u
定海城区、沈家门等地读[ŋ〓113]。
u
人称代词区内有不同的说法。“我”有[ŋo223][〓〓〓3lou334]等读法;“你”有[noŋ223][nou223]等读法;“你们”
有[na223][n〓〓2][n〓〓〓2]等读法;“他们”有[d〓i〓〓2l〓〓4][d〓i〓〓2la334]等读法。“他”“我们”比较统一,一般都念
l
2
[〓223]和[〓a334]。
〓
i
3
a
l
对父母亲的称呼也有不同说法。“父亲”有[〓〓4tia53][〓〓4tie53][〓〓4p〓〓4]等不同称呼,“母亲”有[a44mo31][a44〓31]
等不同说法。
表示方位的“上”,如“街上”“头上”,舟山话一般用“里”表示,但嵊泗、普陀、岱山等乡镇用[l〓〓 ]
表示。“街上”说“街勒”。称呼后的语气词“呵”,岱山小衢山、鼠浪等地用“喂”,如“阿姆喂”。疑问语
气词岱山秀山用“哪”,如“饭吃过哪?”。
语音系统
声母
舟山方言共有28个声母,其中包括零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