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447
两者并不相同,并考虑到历史音韵,故分列调类。
阴入和阳入实际上都是一个短降调,调值接近于43和32。
阳平、阳上和阳去调在很多语言环境中区别不是很明显,只有在常用字和单音节字的环境下,才比较容
易区别。如“田35”和“地113”“逃35”和“稻223”“抱223”和“饱113”,在单独出现时,区别特征
明显。
声韵调特点
声母
舟山方言中保存了中古音系的整套清浊声母,如帮系、非系、端系、精系、照系、精系、见系以及泥娘
和来母等。中古音系各类清浊、送气不送气系统在舟山话中基本保持不变,尤其是清浊,儿乎无例外。
非系字微母在普通话大部分变为零声母,舟山话一部分也变成零声母,如“无巫舞侮武务雾”等;一部
分变成唇齿音,如“文纹吻物”等,有一部分又保留了双唇音,主要在白读音中,如“微(笑~~)亡网忘
问望(~~其|~娘团|~潮)蚊问晚(早夜~头)尾”等。上海话“物事”念[m〓〓z〓],舟山话无此念法。部
分奉母字读重唇音[b],如“肥”[bi](~皂|浇~)“袱[b〓〓](包~)”等。
泥娘的分合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一般开合韵读[n],齐撮韵读[〓]。在普通话中,[]拼齐撮韵,声母也是
n
明显的舌面化,虽然舌位不如舟山话的靠后,但听起来也相差不多。日母字白读念[ŋ][〓i],文读念[〓],如
l
“儿”有[〓][〓]两读,耳有[〓][〓i][〓]三读。
l
l
舟山话不分尖团。精系与见系的开口三四等字变为舌面音[t〓][t〓‘][d〓][〓][〓]。见系只有“见溪群疑”的
部分开口一等字与[i]相拼,如“干肝杆甘敢看柑赶岸([〓]~上)”等字。开口的精系字变成舌面音的只有
i
“死”[〓]。
i
知系三等字与照系三等字(章昌船书禅)保留了部分中古舌面音,这些字约有五六十个,数量位于浙江
南北吴语之间,如:[t〓]占瞻汁执只织职浇胀周舟州昼咒针征贞整政;[t〓‘]赤七抽臭丑称蛏;[d〓]囚绸仇酬缠侄
直肠丈售乘嵊呈程成城郑陈;[〓]闪扇摄湿涩释识声胜圣;[d〓]痔迟朝潮直侄;[〓]染贰聂让肉软揉人;[j]射袖
授融闰盛甚。照二与照三(荘初崇生与章昌船书)在舟山话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只有章系(还有知系)保
留了舌面音,而没有荘系保留的舌面音,因为在中古荘系[t∫][t∫‘][d〓][∫]比章系[〓][〓‘][d〓][〓][〓],知系[][t‘][〓]
t
t
t
更接近于[ts][ts‘][s][dz][z]。这在浙江多数方言里没有如此明显,但是舟山话中保存的中古舌面音比浙江其他方
言,尤其是浙江南部方言少得多,与宁波话也相差不少。如宁波话“身(~体)室真珍”等字念舌面音,而
舟山话念舌尖前音。这也是宁波话区别于舟山话的一个重要特征。舟山方言这部分念舌面音的字,在普通话
都转为翘舌音,所以,这一规律对舟山人学习普通话,区分平翘舌音有很好的帮助。
禅母分化为[j](文中记为[〓])[d〓][z]。舟山话中,禅开三的[〓]不能维持,而趋向于[j],并进一步转化为
零声母。而在宁波话中,禅母很多分化为[〓]音,如“韶绍邵授受寿甚徐折(~本)”等字。
韵母
舟山话韵母从中古到现代演化的主要特点是:高化、单韵母化、鼻尾的消失和鼻化韵;入声喉塞;韵母
系统的合并和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