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60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25·



                       智尚贤、神照本如、南屏梵臻等三十余人。
                           宋初,天台宗内部爆发了一场“往返各五,绵历七载”的山家山外之
                       争  a ,其源可溯至中唐。

                           天台宗九祖湛然与华严宗四祖澄观互争正统时,曾互用《大乘起信论》
                       的“真如缘起”学说来解释本宗教义。前以“性具”为宗,后以“性起”
                       为本。前主“妄心”,后主“真心”。自“会昌法难”后,天台教典散失

                       殆尽,“加之讲习教义中断,正统承传不明,故各逞所见”。(项士元《浙
                       江佛教志·天台宗》)至天台宗十四祖清竦后,派为二流:一为羲寂、义
                       通、知礼、尚贤、本如、梵臻等主妄心观(以所观之境为妄心,即六识);
                       一为志因、晤恩、源清、庆昭、智圆等主真心观(以所观之境为真心,即
                       真如)。从咸平三年(1000)至景德三年(1006),双方展开长达七年的

                       论辩。晤恩、源清、庆昭等只信智者所著《金光明经玄义》略本为真作,
                       主张观心法门应是真心观,从而遭到相信《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为真,并
                       专说妄心观的知礼所反对。知礼与晤恩、智圆等往复辩难,终未统一,而

                       分为两派。知礼等称为山家,晤恩等因其理论接近华严而斥为山外。两者
                       相争,实际上反映了天台宗与华严宗在万物缘起论上的差别。其后,知礼
                       还阐明别教有“性起随缘”,与圆教的“性具随缘”不同,以及色心在一
                       念中均具三千之说,引起门下仁岳和庆昭门下继齐的异议。后仁岳及知礼
                       法孙从义反对山家之说(又称后山外派),但知礼门下尚贤、本如、梵臻

                       三家继弘师说,影响甚大,终以山家之说代表天台一宗,盛于宋代。知礼
                       由此尊为中兴之祖,宋释志磐赞云:“自荆溪(湛然)而来,九世二百年
                       矣,弘法传道何世无之。备众体而集大成,辟异端而隆正统者,唯法智一

                       师耳 ! 是宜陪位列祖,称为中兴。”(《佛祖统纪》卷八《知礼传》)
                           由于知礼及遵式(亦义通高足,号忏主)的影响,天台宗的著述也受
                       到朝廷的重视。咸平六年(1003)二月,“诏隋智者禅师科教类次刊牍,
                       凡百五十四部,赐名《天台总录》”。(《佛教统纪》卷四十九)乾兴元
                       年(1022),章懿太后遣使至杭州天竺,请遵式为国行忏。遵式“因奏天




                           a 见王志远:《宋初佛学窥豹》。











          正文.indd   25                                                                      2017/10/31   15:00:58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