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64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29·



                           宋元明清是理学兴盛的时代,理学家从释道二教汲取养料,丰富了理
                       学的内容,从而成为封建文化的主流。随着理学的兴起,佛教为适应时代
                       的发展,对内调和诸宗思想,主张戒、定、慧三学一致;对外融通儒道二

                       教,主张三教合流。故宋明以降,诸宗虽不乏门户之争,但主体上已呈融
                       会之势。就天台宗而言,知礼、遵式、智圆、本如、湛堂、传灯等,或主
                       教禅一致,或兼弘净土,明代四大高僧袾宏、真可、德清、智旭均不拘一

                       格,兼弘他宗,其中融宗归净而成灵峰派的则是蕅益智旭。
                           智旭(1599-1655),字蕅益,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幼崇佛学。
                       年二十四,依德清弟子雪岭出家。年三十二,“拟注《梵网戒》,作四阄
                       问佛。一曰宗贤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频拈得台宗
                                          a
                       阄,于是究心台部” 。但不以台宗为限,故自称“私淑台宗”。崇祯四
                       年(1631)秋,始入灵峰(浙江安吉)造西湖寺。此后游历江浙闽皖诸省,
                       从事宣讲著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寂于灵峰。著述多达一百九十一卷,
                       由弟子编为“宗论(即《灵峰宗论》)”“释论”两类。

                           智旭曾著《周易禅解》《四书蕅益解》,主张儒佛一致。其佛教理论
                       为“融宗(教、禅、律)归净(土)”,既以禅宗参究归于天台教观,又
                       以天台教观应用于念佛法门;天台圆摄一切佛教,念佛也圆摄一切佛教。
                       他鉴于诸宗门户之流弊,主张“禅为佛心、教为佛语、律于佛行……不于
                       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

                       律,皆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灵峰宗论》二之三)”,
                       提倡戒定慧三学一体,摄归一念,以念佛总摄释迦一代时教,此为智旭“融
                       宗归净”思想的最大特色。后天台宗弘教多据此说,从而形成“融宗归净”

                       的灵峰派,一直绵亘至今。弟子以其继传灯后重兴天台教观,遂追继为“重
                       兴天台教观第三世”(百松真觉为第一世,无尽传灯为第二世)。其《大
                       乘止观释要》《教观纲宗》为天台宗之入门书。
                           智旭之后,清初有天溪受登(1607-1675)住杭州天溪大觉寺专弘台
                       教三十余年。弟子灵乘、灵耀继绍师业,颇有劳绩。灵乘著有《地藏菩萨




                           a (明)释智旭:《灵峰宗论》卷首《八不道人传(自传)》。











          正文.indd   29                                                                      2017/10/31   15:00: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