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55
·20·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应诏带《法华玄义》及《净名经文疏》至长安,缮写校勘,于宫廷中广为
传弘。隋末兵兴,归隐山寺,潜心著述。唐贞观六年(632),寂于国清
寺僧房,终年七十二岁。著有《国清百录》《智者大师别传》《天台八教
大意》《涅槃玄义》《涅槃文句》等。
智者虽然创立了天台宗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天台宗的形成却始于灌顶。
他撰写祖师传记,上溯智者、慧思、慧广、龙树四世,天台法统至此渐明。
(《摩诃止观缘起》)又智者平时弘法“不畜章疏”,其“天台三大部”
与“天台五小部”等均由灌顶集录成书,而得以流传于世。宋释志磐认为:
“章安(即灌顶)侍右,以一遍记之才,笔为论疏垂之将来,殆兴庆喜结
集,同功而比德也。微章安,恐吾智者之道,将绝闻于今日矣。” a 如此
评价还是较为中肯的。此外,灌顶承前启后,成师之基业,创建了国清寺。
于是,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以国清寺为根本道场,具有中国佛教特
色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至此正式形成。
第三节 天台宗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天台宗也不例外。一千三百多年来,历
尽沧桑,屡有衰荣。观其发展脉络,主要是唐代湛然、宋代知礼、明代传
灯、民国谛闲四次中兴。据此为主线,亦相应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初唐至中唐:智威、慧威、玄朗三祖“少晴多晦”;九祖湛然
创“无情有性”说,天台一宗,复盛于世;十祖道邃付法最澄,教传日本。
隋朝覆亡,天台宗失去依托。自初唐至中唐,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慈恩、
律宗、华严、密宗、禅宗相继崛起。天台宗既失王权之后盾,又乏有影响
的高僧,故相形而见绌。虽有六祖智威(? -680)、七祖慧威(634-713)、
八祖玄朗(673-754)师承弘法,其景象非昔可比:“智者大师去世,到
皇朝建中(780-784),垂二百载。以斯文相传者,凡五家师:其始曰灌顶,
其次曰晋云(智)威,又其次曰东阳小(慧)威,又其次曰左溪(玄)朗
a (唐)梁肃:《天台止观统例》,金陵刻经处本。
正文.indd 20 2017/10/31 15: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