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56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21·



                       公,其五曰荆溪(湛)然公。顶于同门中慧解第一,能奉师训,集成此书。
                       盖不以文辞为本故也。或失则繁,或得则野,当二威之际,缄授而已,其
                       道不行。天宝(742-756)中,左溪始弘解说,而知者盖寡。荆溪广以传

                       记数十万言,网罗遗法,勤矣备矣。”                   a  没有创新,也没有发展。正因九
                       祖湛然发挥祖述,“网罗遗法”,创“无情有性”说,天台宗遂得以中兴。
                           湛然(711-782),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江苏宜兴)人。其家世

                       习儒业,自幼便超然有迈俗志。年十七,访道浙右,遇金华方岩授以止观
                       之法。开元十八年(730),始受学于左溪玄朗。玄朗知为道器,诲以所
                       传天台教观要旨,时湛然以“居士”身份受止观之道。天宝七年(748),
                       投宜兴君山乡净乐寺出家。寻诣会稽开元寺僧昙一,广究律部。又于吴郡
                       开元寺,敷讲《摩诃止观》。天宝十三年(754),玄朗圆寂,湛然“挈

                       密藏独运东南”。他感慨自“智者破斥南北之后,百余年间,学佛之士,
                       莫不自谓双弘定慧,圆照一乘,初无单轮只翼之敝。而唐以来,传衣钵者
                       起于庾岭(即禅宗南宗);谈法界(指华严宗)、阐名相者(指法相宗)

                       盛于长安;是三者皆以道行卓荦,名播九重,为帝王师范,故得侈大其学,
                       自成一家”,遂以中兴天台宗为己任:“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今之
                       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                                  b
                       从而发挥祖述,撰《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摩
                       诃止观辅行传弘诀》四十卷,注释三大部,弘阐智者教观之要旨;又有《金

                       刚 》一卷、《止观义例》二卷、《法华五百问》三卷,建立本宗正义,
                       破斥他宗异解,其《十不二门》原为《玄义释签》卷十四中一节,阐立色
                       心、内外、修性等十种不二门,发挥本、迹之深旨,后人以其说在天台教

                       义上占重要地位,录出别行,注解多至五十余部。湛然弘法三十余年,著
                       述凡数十万言,显扬宗风,对抗诸宗,使天台宗复盛于世。天宝、大历间
                       (742-779),玄宗、肃宗、代宗连诏不起,托疾以辞。晚年归天台山国






                           a (唐)梁肃:《天台止观统例》,金陵刻经处本。
                           b 《佛祖统纪》卷七、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卷六。











          正文.indd   21                                                                      2017/10/31   15:00:58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