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58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23·



                       山求法。从道邃、行满研习天台教观,写尽一宗论疏,并从道邃于台州龙
                       兴寺(即今天宁寺之前身),日本释圆珍《行历抄》云:“大中七年(866)
                       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台州)开元寺(即天宁寺)。开元寺者,本龙兴寺

                       基……拆寺以后,于龙兴寺基建开元寺。”最澄在台州龙兴寺受菩萨戒,
                       翌年学成归国,于日本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从此,天台教衍
                       东瀛,成为日本最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

                           (二)晚唐至北宋:会昌法难,国清被毁,教典殆尽;螺溪羲寂网罗
                       教典,奠宋代中兴之基础;四明知礼卫天台之正统,平山家山外之争;高
                       丽义天,入宋求法,创高丽之天台宗。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期,寺院经济的膨胀,加深了与王权的矛
                       盾,终于导致唐武宗的“会昌灭佛”。从会昌二年到五年(842-845),

                       全国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所,二十六万僧尼还俗,收回民田
                       数千万顷。(《旧唐书·武宗纪》)此时佛教典籍湮灭散失严重,尤以《法
                       华》《华严》等章疏为最,以致影响到天台、华严诸宗的衰落。

                           天台宗自湛然、道邃等复盛后,未几又趋消沉。广修、物外、元琇、
                       清竦四祖默默无闻,少有作为。时又战火烽起,大中十三年(859),裘
                       甫起义,翌年与唐军决战于天台桐柏宫;中和元年(881),临海杜雄、
                       刘文起义,攻占台州(时辖天台、宁海、仙居、临海、黄岩等县,治临海);
                       乾宁四年(897),钱镠又陷台州,台州遂属吴越国。(喻长霖《民国台

                       州府志·大事纪略》)灭佛与战乱,使天台宗难逃厄运。会昌五年(845),
                       国清寺被毁;裘甫起义,又建寨于此。(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卷七)
                                                           a
                       国清寺虽于大中元年(847)“恩旨重兴” ,但已元气大伤,大中七年(853)
                       九月,日本天台宗五祖圆珍求法于天台山时,国清寺还是“佛殿初营,僧
                               b
                       房未置” ,加之本宗典籍散失殆尽,几致一蹶不振。
                           五代时,周世宗于显德二年(955)下诏灭佛,全国废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所,
                       毁铜佛以铸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幸天台为吴越内地,




                           a (唐)沈欢:《国清寺止观堂记》,见《全唐文·唐文续拾》卷六。
                           b (唐)沈欢:《国清寺止观堂记》,见《全唐文·唐文续拾》卷六。











          正文.indd   23                                                                      2017/10/31   15:00:58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