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天台山佛教史》
P. 83

梵刹因之得以中兴。一年之后,延寿迁往邻近的慧日山永明寺(即净慈寺)
                           居住,从其教者,有两千余人。延寿在永明寺住 15 年之久,时称“永明大师”。

                           钱忠懿王器重他的德行,诏赐名号为“智觉禅师”。。
                                延寿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 108 件佛事为常课,

                           主要是受持神咒、礼佛忏悔、诵经、坐禅、放生、说法等,每夜则于旷野施
                           食予鬼神等类。此外每日定念 10 万声阿弥陀佛圣号,常往别峰经行念佛,随

                           从者常达数百。时人常闻螺贝天乐响于天际。(见《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
                           录》)后来,又在钱塘江边建起一座九层高的六和塔,至今犹存。

                                延寿大师居永明寺时,除了修行、弘法之外,还刻苦著作。着有《宗镜
                           录》100 卷、《万善同归集》6 卷以及《神栖安养赋》、《唯心决》、《受菩萨戒》

                           等。
                                北宋开宝七年(974),延寿再次回到久别的天台山,主持大型的传戒法

                           会和放生法会,与群生广结法缘。《五灯会元》卷 10 载:“开宝七年(974),
                           (延寿)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夜施鬼神食,朝放诸生类,不可胜算。”

                                此后,他自知世缘无多,便闭门谢客,专心念佛,誓生净土。宋开宝八
                           年(975),的十月二十六日,晨起之后,焚香礼佛,普告大众,趺坐而化。

                           世寿 72,僧腊 42。太平兴国元年(976),门人立其塔于大慈山,并建塔院以
                           为永记。宋太宗赐塔院匾额曰:“寿宁禅院”。

                                延寿一生刻苦修持,著作等身,提倡台、禅、净 3 宗共修,在当时影响
                           很大,被人们誉为“弥勒”下凡。名声远扬国外。高丽国王看到《宗镜录》

                           等书后,敬佩之至,“即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绍成袈裟,紫水精数
                           珠、金澡罐等”。并派“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记;前后归本国,各化一方。”

                           (见《景德传灯录》卷 26《延寿传》)。足见他的佛学思想在海内外影响之大。

                               2、延寿的佛学思想

                               (1)痛斥时弊,弘扬正法
                                法眼宗产生之时,禅宗内部已有严重的门户之争。文益目睹这种现象,

                           深恶痛绝,认为它违背佛陀的本意,也有碍于佛教事业的发展。于是作《宗
                           门十规论》,针砭时弊。他列举当时禅门中十种弊病是:一、“身心未明,妄

                           为人师”;二、“常护门风,不通议论。”;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四、
                           “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五、“理事相违,不分浊净”;六、“不经淘汰,

                           臆断古今”;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
                           九、“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十、“护已之短,好争胜负。”他还

                           对上述现象逐一进行分析、批判,体现了法眼宗可贵的现实批判精神。
                                延寿进一步弘扬法眼宗祖师的拨乱反正的思想。他在所著的《万善同归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