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天台山佛教史》
P. 82
证教寺 在县西北 25 里,初名无量寿塔院,宋建隆元年建。为德韶第十
道场。
天宫寺 在县西 30 里,初名初旃瑞像院,吴越时建。为德韶第十一道场。
宝相寺 在县西北 25 里,初名宝国华严院,吴越时建。为德韶第十二道
场。
普光寺 在县西北 30 里,初名大觉普光塔院,吴越时建。为德韶第十三
道场。上述 13 所寺院的建成,对于天台山佛教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
德韶圆寂后,葬于证教寺旁,俗称“国师坟”。其舍利则置普光塔院。
(四)延寿大师
1、延寿的生平
延寿(904-975),自幼好学,颇有文才。16 岁时,着《齐天赋》献于钱
文穆王,得到赏识。曾为余杭库吏,见集市中鱼虾飞禽等,每生慈悯心而购
之放生。因擅自动用国库钱买动物放生,事发之后被判处死罪。在押赴市曹
处斩之际,面对死刑镇静自若,说:“吾为活数万生命而死,死又何憾!”文
穆王得知他虽擅用库银,但无一文私用,同时赞许他的慈心善举,将其特赦。
延寿遂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县境内)龙册寺翠岩出家为僧。
出家后,刻苦修持,“衣不缯纩,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宋
高僧传·释延寿》)在龙册寺住了一些日子后,出外参学。来到天台山天柱峰
下习定九旬,不卧不动,以致小鸟把窝筑在他的衣袖中。后来又到云居院德
韶禅师处修学禅法。
延寿在禅学上的成就即是来自于德韶禅师的座下。据《宋高僧传》记载:
“永明(延寿)在德韶会中,普请后,闻坠薪有声,豁然契悟,乃云:‘扑落
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开悟后,得到德韶禅师
传法,成为禅门法眼宗的第三代传人。
延寿居天台山时,常在国清寺结坛修习《法华忏》。后来又往天柱峰诵
《法华经》,历时 3 年。修学期间,于禅观中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而
获大辩才。又于中夜经行时,忽觉普贤菩萨把莲花送给他。这段时期,他对
自己学禅为主,还是学净土为主,意向未定,便上智者岩,作 2 阄:一名“一
心禅观”,一名“万善庄严净土”。冥心恳祷之后,7 次信手拈起的都是“万
善庄严净土”阄。于是他下定决心 主修净土,兼修禅学。广顺二年(952),
延寿任奉化雪窦寺住持。讲授净土经论与禅学法要。从他学习的人为数甚多。
《雪窦寺志》中记载延寿在雪窦寺完成《宗镜录》的初稿。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吴越忠懿王诏请延寿往杭州,主持修复灵隐寺,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