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天台山道教史》
P. 88
宗脉下传夏宗禹、俞琰等,史称南宗“清修派”。
与此同时,南宗还有发挥《悟真篇》阴阳思想的“阴阳派”。阴阳
41
派始于张伯端之徒刘永年 。刘传翁葆光,翁传若一子,再传陆墅、戴
起宗、陈致虚,以至于明清时期的陆潜虚、彭好古、甄淑、陶素耜、
仇兆鳌等。其实石泰、薛道光亦习阴阳派丹法。南宗修丹讲求“先命
后性”,张伯端《悟真篇》:“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
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明彭好古注解说:“虚心为性功上事,
实腹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义。然人心浮动,如何得虚?不若炼铅
服气,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于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
42
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毕矣。” 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
修丹的底蕴。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说:“《悟真篇》中,言命
处多,言性处少。”又说,凡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详于命而略于性”。
南北二宗虽然皆主张双修性命,但在具体修炼过程中处理性命关
系时,南宗明显地侧重于炼形炼气。如石泰说:“真精与元气,此是大
43
丹基。” 南宗按其修炼阶次实际分为四层: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
神、炼神还虚。其中始终不离火候、药物之妙用,对火候法度、温养
指归的阐述比北宗都细密一些。同北宗一样,南宗也深受佛教思想影
响,其言修炼常常仙佛参半,也极重视炼心炼己,但不像北宗那样下
手处即要求炼心炼己,而是将其放在修炼的第四层上,亦即以命功起
始,性功了终。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主张独身清修,认为一己之身就
是一完整天地,乾坤、阴阳二性俱足,无须外求,所谓“自耕自种自
44
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 。俞琰认为,丹经中的“夫妻”等实指阴阳
二性,而这些又皆为己身所有;又说:“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则往来不
41 《三乘秘要》称张伯端有两个嫡传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刘永年。
42 仇兆鳌:《悟真篇集注》。
43 《还源篇》。
44 《道藏辑要·白真人集》。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