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天台山道教史》
P. 91

元丰五年(1082)三月十五日,张伯端趺坐而化,住世 99 岁。作

                  《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一好

                  禅弟子用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色皆绀碧。

                        《台州府志》则称张伯端羽化于天台、临海交界处的百步溪中。

                  其地尚有紫阳真人祠。


                        (二)《悟真篇》及其他

                        张伯端的主要著作是《悟真篇》;另有《金丹四百字》和《金笥青

                  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等。


                        1.《悟真篇》

                        《悟真篇》是以诗词歌颂文体阐发内丹修炼理论及方法,认为修

                  炼内丹乃修仙之主要途径。据张氏自序,其书分正编和附录两部。正

                  编有诗词 93 首,言“善命固形之术”,即内丹修炼之“命功”。其法以

                  人体为鼎器,以身中精气神三宝为大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而结成


                  金丹。附录收入歌颂诗曲杂言 32 首,借用佛教禅宗“明心见性”之说,

                  阐述“达本明性之道”,即内丹修炼之“性功”。认为通过心性修养,

                  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的境界。


                        《悟真篇》对我国内丹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的主要

                  思想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它认为释道儒三教在修性修命明理方面有独到的要求,可

                  以相互为用。《悟真篇·自序》中说:“老、释以性命开方便门,教人

                  修种(即修因果。种下善因,必获善果),以逃生死。释氏(指佛家)


                  以空寂(即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当体即空)为宗,若顿悟圆通,

                  则直超彼岸(脱离生死苦海);如其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指

                  道家)以修炼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路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


                  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论语》之


                                                           91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