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天台山道教史》
P. 92

一)有毋意、必、固、我(不猜想、不肯定否定、不固执、不唯我独

                  是)之说,此又仲尼(孔子)极臻乎性命之奥也。”他认为,释家强调

                  “修性”,道家强调“修命”,儒家“穷理”的学说,是修性修命的思

                  想理论基础,三者可以相互为用。

                        《悟真篇》主张先命后性,性命双修。七言绝的第五首中说:“释


                  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漫度量。”

                  意思是说,佛教有《阿弥陀经》,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开示,西方有极乐

                  世界,阿弥陀佛于中主持。能往生其处则享乐无穷,永无轮回苦恼。


                  经中并劝导众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好,是五行中属金之方的

                  缘故。佛的化身是金身,佛土是黄金为地,而道家内炼取得的是金丹。

                  这些真实不虚的,不再变灭的都是金质,所以佛、道二家是相通的。

                        其二,它总结了我国历史上有关炼丹的学说,把它们从炼外丹转

                  到炼内丹中来。如《周易参同契》论炼丹,有人认为是炼外丹,即用


                  自然界的朱砂、水银等炼成仙丹,服后可以长生。实践证明,这种做

                  法是错误的,它甚至可以夺人生命。张伯端看到了这一点,他在《悟

                  真篇》第八首诗中明确地指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留

                  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强调炼的原料绝非自然界的

                  矿物,而在于人身中的精神气血,四者结合,真铅真汞调和,由丹田

                  产物,上升至头顶炼养,自然成功。

                        《悟真篇》第十一首诗中,还明确地告诉我们张氏修学的渊源:“梦


                  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

                  铅。”《指玄篇》有两种:一为五代末、宋初陈抟著,陈曾在四川青城

                  山下学“锁鼻术”,即属内炼法;一为吕洞宾著,吕为内丹派大师。所


                  以张伯端所说的炼汞铅,显然是指内丹功法。此外,《悟真篇》中还有


                                                           92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