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52
《法华经》眷属经探析 ①
《法华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 该经主旨,认为小乘佛教各派过分重视
形式,远离教义真意,故为把握佛陀真精神,乃采用诗、譬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以赞叹永恒的佛陀(久远实成之佛)。 称释迦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
身,以种种方法说奥妙法,弘扬“三乘归一”,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归于一佛
乘,调和大小乘各种说法,指出一切众生皆能成佛。 自后秦弘始年间鸠摩罗什
(334-413)译出《法华经》(在此以前,西晋竺法护已译出《正法华经》)后,此
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被称为一乘经,即佛说一乘之法,是为令众生依此修行,
出离生死苦海,直达涅槃彼岸。 佛学界普遍认为:《法华经》 是后来天台宗立
说的依据。 近两年来,笔者潜心阅藏,对法华经典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发觉
六朝时期,除《法华经》外,其它同类经典还有不少,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宣说《法华》一乘的义理,这不仅对《法华经》的进一步弘扬,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天台宗某些学说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天台宗强调教
观双修,法华部的三昧经典,阐述修持的义理,也为天台宗教观双修的“修”的
部分,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上述经典,都属于《法华》 的眷属经。 下面分三
类作简要阐析。
一、《法华经》的开经与结经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一卷,南朝萧齐昙摩伽陀耶舍(Dharmagatayasas)译于建元三
第
年(481) 。 《法华经·序品》 中说:“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 四
②
辑
台
① 本文刊于 2000 年《闽南佛学院学报》(第 2 期)。 典
② 《无量义经》,见《大正藏》第 9 册 383-387 页。 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多罗译的《无量义经》一卷,已 考
析
佚。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