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47
为数名,十万称落叉。 二是依深秘解释,则落叉为相、见之义,即见本尊字(种
子)、印(三昧耶形)、形(三平等实相)。 这里,一行把真言中的三落叉,与天台
朱 宗修法华三昧的论经与数息等联系起来,还把天台宗说的如来示相说法与真
封
鳌 言宗三本尊中的字、印、形结合起来,并归纳到《法华经》 中的三相(解脱、离
天
台 相、灭相)。 根据《法华经文句》卷 7 解释:“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
集
· 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灭相既然达到生死涅槃无相,无相亦无,则即是非
第
二 有非无的中道。 这样,“三落叉”就与天台宗“三相”相通。 此外,天台宗的“即
册
空、即假、即中”三观,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本不生际,它与真言宗观念“阿”字的
方法相同。 阿字观有三别:一、声,二、字,三、实相。 声观是坐法与印相如常,
中每出息唱阿字,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调
悉一心本源。 字观是先于我身之心中,观圆明月轮,于其中观八叶白色之开莲
华及金色之阿字。
真言宗与天台宗的同异,日本证真大师在《天台真言二宗同异章》 中,分
析得十分清楚。 他指出,真言与天台教同、行同、人同、理同。 教有七同,即:
一、二宗同明一佛乘,二、二经同名秘密藏(《法华经》。 亦名“一切如来秘要之
藏”),三、二经同是圆教义,四、二经同是醍醐味,五、二宗同依《智论》,六、二
经同明界外义,七、真言祖师依天台。 在谈到“二宗同依《智论》”时,有人怀疑
真言并不全依《智伦》,证真肯定地指出:“《大日经疏》释彼宗义,但依龙树《智
论》释义,亦以《中论》中道为本。 《义释》云:龙树阿阇梨中道正观无生义成云
云。 天台亦尔,岂可不同耶?” ①
证真认为,行有五同,即:一、密教观门同《法华》,二、同明中道三观行,
三、同明自心成佛行,四、同明速疾成佛行,五、同明即身成佛义。 在谈到“同明
中道三观行”时,他特别解释道:“《释义》第二云:中道正观即是心佛显现,故
曰:正等觉句。 又即空即假即中,故曰如实遍知。 又第一释方便为究竟云,以
中智观之。 又云:方便波罗密满足,即是究竟不思议中道。”
证真指出,人同也有四方面,即:一、同明久远成佛果,二、同明毗卢遮那
佛,三、同明佛果是中道,四、秘教佛德同天台。 至于理同,则是同明中道为极
理。
有人提出疑问:一行禅师是天台门人,故《大日经疏》依天台义,以《大日
经疏》证二宗相同,是否妥当? 证真回答说:无畏和不空虽译《大日经》,但不
释其义,而一行和尚面受善无畏三藏,传真言义理制《大日经疏》,故真言宗以
① 《大正藏》卷 74。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