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51
法身菩萨所居。 四、常寂光土。 “常”,指法身,即本在常住之体;“寂”,指解
脱,即一切诸相永寂;“光”,指般若,即照诸相的智慧。 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
朱 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居。 《净名经疏》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
封
鳌 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寂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在《法华玄
天
台 义》卷 6 中,智者还对方便土和常寂光土等分别作了解释,说:“若分别而言,谓
集
①
· 方便土在三界外,若即事而真,不必在远。” 意思是说,修小乘方便道的人,若
第
二 能深心信解,即事而真,则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声闻众僧,围绕说法,
册
并不在远,至于常寂光土,则是最为美妙的净土:“娑婆琉璃为地,坦然平正,诸
台楼观,众宝所成,纯诸菩萨,咸处其中。”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和章安大师,圆寂
时亦均奉净土。
据明代传灯大师《天台山方外志》记载:
隋智者大师,将示寂令唱无量寿佛及观经百题,合掌赞曰:“四十
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观,一念改悔,尚得往
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 又曰:“吾诸师友侍从观音,
皆来迎我。”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
章安禅师,临终示疾,而室有异香,因诫弟子毕,忽起合掌,称阿
弥陀佛、二大士名,奄然而化。 ②
因此,《天台山方外志》将智者大师和章安大师亦列入莲宗(净土)之中,
足见天台宗和净土的关系密切。 这种情况,宋、明以后,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由于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博采中国文化的
精华,成立后又受到朝野的广泛信奉和宣传,故在教义理论和修持实践方面,
对隋唐之际成立的佛教各宗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它流传到日本、朝鲜半
岛和东南亚各国。 特别是在日本,不仅流传甚广,成立了日本天台宗,而且逐
渐与密教结合,变衍出台密,最后与东密并驾齐驱。
① 《大正藏》卷 33。
② 《天台山方外志·高僧考》。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