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57

《大法鼓经》


                           ①
      朱         《大法鼓经》 二卷,刘宋求那跋陀译。 内容讲述如来常住一乘真实之理,
      封    兼述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于佛陀灭后传持正法之事。 主旨类似《法华》《涅
      鳌
      天
      台    槃》诸经。 经题具有“击大法鼓,宣说深妙义趣”的涵义。
      集
      ·         《大法鼓经》的一乘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
      二         其一,强调如来法身常住不灭。
      册         《大法鼓经》卷上载,当迦叶问佛:“云何名为隐覆之说?”佛告迦叶:“隐覆

           说者,谓言如来毕竟涅槃,而实如来常住不灭。 般涅槃者非毁坏法,此修多罗

           离覆清净,明显音声,百千因缘,分别开示。” 所谓离覆说,即实理说、方便说。
           言如来已毕竟涅槃,目的是淘汰那些不堪接受一乘大法的下信众生、声闻、缘

           觉及初业菩萨。 他们听说“如来已般涅槃,而复说言常住不灭,于大众中闻所
           未闻”,所以,“从坐而去”。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长夜于般涅槃,修习空见,闻
           离隐覆清净经故,从坐而去”。 至于那些十方来声闻、缘觉、初业菩萨,百千万

           亿阿僧祇分,余一分住(懂得世间诸法,只有一部分常住,其他则是变幻无常)
           者,才能信解菩萨摩诃萨身常住不变,“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经,亦能解说安慰
           世间,解知一切隐覆之说,善观一切了义、不了义经,悉能降服毁禁众生,尊敬
           承顺清净有德,于摩诃衍得大净信,不于二乘起奇特想,除如是等大方广经,不

           说余经”(同上)。
                在《法华经》中,就有“如来法身常住”的说法,认为如来法身绵亘过去、现
           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 在《如来寿量品》 中,弥勒提出:“世
           尊! 如此之事,世所难信: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
           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时,佛告大菩萨

           众:“我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然今非实灭度,
           而但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大法鼓经》亦持如来法身常
           住不灭的思想,经中说:“佛告迦叶:譬如士夫,年甫二十,有百岁子。 《大法鼓
           经》 亦复如是。 所以者何? 如来涅槃而复常住,一切无我,而复说我。” 所谓

           “一切无我,而复说我”,即佛陀否定永远存续(常)、自主独立存在(一)、中心
           的所有主(主)、支配一切(宰)等性质,而强调我之存在、不真实,故称“一切无
           我”;但开悟后的涅槃境界,则为绝对自由,有常、乐、我、净四德。 此时复说之

           “我”,大异于凡夫所见的小我,而称为大我、真我,即如来的法身。


               ①  《大法鼓经》,见《大正藏》第 9 册,290-300 页。

    ❙250❙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