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55

法”,而又有所侧重。 主要表现在:
                其一,拓展了“普贤观”的范围和时间。
      朱         《劝发品》中,普贤菩萨曾对佛陀说:“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具有受持是
      封
      鳌    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
      天
      台    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
      集
      ·    《法华经》故”。 《普贤经》中进一步发挥的“普贤观”的范围,指出:凡诵《法华
      第
      二    经》等“大乘经者,修大乘(行)者,发大乘意者,乐见普贤菩萨色身者”,皆能得
      册
           见普贤菩萨色身。 至于“见到”的时间《劝发品》中说凡众生“于三七日中,一

           心精进”,“满三七日已”,即能“见到”。 《普贤经》中则认为,由于众生的业报
           和努力程度不同,见到的时间长短不一。 有的三七日“得见”,“有重障者,七
           七日尽,然后得见。 复有重者,一生得见;复有重者,二生复见;复有重者,三生

           得见”。 总之,只要专心修习,迟早会“见到”。
                其二,具体描述了普贤的形象。
                经中说,普贤菩萨是身量无边、音声无边、色相无边的。 它能处处出现,
           “自在神通”。 在《法华经》中,普贤只是一般的菩萨,是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

           诸菩萨众,共来听受”《法华经》中的一员。 《法华经》中对其形象没有作具体
           描述。 在《普贤经》中,则具体地描述了他的形象:坐在莲华台上的普贤,“身
           白玉色,五十种光,光五十种色,以为项光,身诸毛孔,流出金光。 其金光端,无
           量化佛。 诸化菩萨,以为眷属”。 身份已经非凡。 在“行者”见到他,“欢喜敬

           礼”之后,普贤菩萨“即于眉间放大人相白毫光明。 此光现时,普贤菩萨身相
           端严,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备有,身诸毛孔,放大光明……其金
           色光照于东方无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样,它

           就是佛的化身,除了高大、庄严、完美的形体之外,又具有吉祥仁慈、神秘莫测
           的气氛。
                至于《劝发品》中说的普贤乘坐的“六牙白象”,在《普贤经》中演绎得更为
           具体、神妙:“其象六牙七支拄地,其七支下生七莲华。 象色鲜白,白中上者,颇

           梨雪山不得为比。 身长四百由旬 ,于六牙端有六浴池。 一浴池中生十四莲
                                           ①
           华,与池正等。 其华开敷如天树王。 一一华上有一玉女,颜色红辉有过天女,
           手中自然化五箜篌,有五百乐器以为眷属。 有五百飞鸟,凫雁鸳鸯皆众宝色,


               ①  由旬为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有关由旬之里数,说法不一。 《大唐西域记》卷二载,旧传之一由旬可
           换算为 40 里,印度之国俗为 30 里,佛教为 16 里。 《慧苑音义》卷下载,为 16 或 17 里。 另据义净的《有部百
           一羯磨》卷 3 的夹注载,印度的国俗为 32 里,佛教为 12 里,等等。

    ❙248❙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