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56

生花叶间。 象鼻有华,其茎譬如赤珠色。 其华金色,含而未敷。”说象身长四百
           由旬牙端有浴池,池中有大莲华,华上有玉女,手执箜篌,还有凫雁鸳鸯飞绕其

           间。 其情其景,简直是“天界”的缩影。
                其三,强调忏悔的功德。
                忏悔,原是普贤十大行愿之一。 虽然《劝发品》 中,佛陀对普贤提出为弘
           扬《法华经》应“成就四法”,并没有提及忏悔之事,但在《普贤经》中,却是把忏
           悔作为无始以来的恶业,并遵守净戒,应向“黑恶一切罪事,向诸世尊,口自发

           露”。 同时,普贤还为修持者“说六根清净忏悔之法”。 修持者依法忏悔,六七
           日后,就能得“诸佛现前三昧”,“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

           障外香。 广说如《法华经》,得生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
           与法相应。”这样,就能得到百千万亿旋陀罗尼,同时能看到百千亿无量诸佛。
                《普贤经》中指出,四众所犯恶事,若欲赎罪,主要是“勤读诵方等经典,思

           第一义(实法实相)”。 至于王公大臣、婆罗门居士、长官宰官等,“贪求无厌,
           作五逆罪”,“具十恶业”,这一类人当具大恶报,如欲赎罪,作刹利居士 ,除了
                                                                             ①
           下决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外,还应下苦功勤修五种
           忏法:一、“忆念甚深经法第一义空”(即经中说的诸法非常非灭,不受不着,本

           无今有,今有还无,法性自尔,称诸法实相空);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三、
           “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四、“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五、
           “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 对于那些平素作恶多端的王公大臣,提出
           比较严格的忏悔要求,是必要的。 这样做,更能使广大群众增加对大乘佛法的

           敬仰。
                总之,《普贤经》是在《法华经·劝发品》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普
           贤愿海”的主要思想,使四众读诵本经后,能深入体悟一乘普贤的大机境界。
           因此,后人称本经为《法华经》的结经;并把《法华经》《无量义经》和《普贤经》
           称为“法华三部经”,被后来的天台宗视作一体,奉为圭臬。


                                     二、其他一乘经典


                在《法华经》普遍受到广大信众赞颂的同时,其他宣扬一乘成佛的经典也
                                                                                       第
           在民间广泛地流传,这对《法华经》 义理的宣说,无疑起了辅翼的扶持作用。                                         四
                                                                                       辑
           这里主要介绍三部经典。

                                                                                       台
                                                                                       典
                                                                                       考
                                                                                       析
               ①  即刹帝利(Ksatriva),意谓地主、王种。 印度王族、贵族、士族所属的阶级,为从事军事、政治者。

                                                                                     ❙249❙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