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48

《义释》为本文,以一行为祖师,怎能怀疑一行的疏有失真言原意? 还有,高野
           亦有 20 卷疏,义理与一行的《义释》相同。 高丽觉苑面受无畏,非天台传人,亦

           作此释。 再如睿山大师本学法相,弘法大师本学三论,并无本执,以同密宗。
           由此看来,一行的《大日经疏》原是弘发真言的本义与天台相同,而并非出于

           对天台偏爱的本执。

                                     四、对禅宗的影响


                禅宗自称教外别传,说在灵山会中,如来拈花,迦叶微笑,便是付法。 故其

           宗不立文字。 印度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来华,为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
           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至唐初已传承六代,称禅宗六

           祖。 慧能与同学神秀分为南北二宗。
                禅宗虽主不立文字,但也有《语录》。 其基本著作是慧能(638-713)的《坛
           经》。 此经系他的韶州大梵寺为大众说法,后由门人法海整理而成。 《坛经》
           的中心思想是主张“定慧一体”,认为趣定之前,万缘皆闭;发慧之后,一切皆

           如。 在《坛经·定慧品》中,说: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定慧一体,不是二。 定是慧体,慧是
                定用。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

                学。 ①
                定慧又名止观,摄止乱意称定,观照事理称慧。 定慧双修是天台宗的一贯

           主张,《法华经·序品》中说:“佛子定慧俱足。”《坛经》中的说法,显然是从天
           台宗止观而来。 这从慧能的弟子神会(686-760)在解释定慧等义(见《荷泽神

           会禅师语录》,日人石井光雄影印本)时,也可得到证明:
                    悊法师问:“云何是定慧等义?” 答曰:“念不起,空无所有,即名
                正定。 以能见念不起,空无所有,即名正慧。 若得如是,即定之时,名

                为慧体;即慧之时,即是定用。 即定之时不异慧,即慧之时不异定,即
                定之时即是慧,即慧之时即是定,即定之时无有定,即慧之时无有慧。
                何以故? 性自如故,是名定慧等学。”                                                     第
                                                                                       四
                为了悟彻定慧之学,故禅宗是主张以无念心来诵读天台宗的主要经典《法                                       辑

           华经》的。 当弟子法达对慧能说“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时,慧能即示以                                       台
                                                                                       典
                                                                                       考
                                                                                       析
               ①  《大正藏》卷 48。

                                                                                     ❙241❙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