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10

第一章  秦汉六朝时期·175·



                       “陶隐居、顾欢皆明治身之道”,“顾欢以无为为宗”。说明顾欢主要是
                       以上清派无为养生之义解释老子《道德经》的。
                           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因帝王贵族支持和杰出道士的改造,取得了较

                       大的发展;佛教东传之初,曾一度依附道教,后来又与玄学相契,这才独
                       立出来立稳足跟。随着佛教的势力和影响增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儒道
                       二家发生矛盾,儒道二家与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夷

                       夏之辨”,其发起人即是顾欢。
                                                                         a
                           泰始三年(467),顾欢撰写了著名的《夷夏论》 :
                               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标经句。道经云:
                           “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

                           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
                           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此出《玄妙内篇》。佛经云:“释迦
                           成佛,有尘劫之数。”出《法华》《无量寿》。或“为国师道士,
                           儒林之宗”。出《瑞应本起》。
                               欢论之曰:“五帝、三皇,莫不有师。国师道士,莫过老、庄;

                           儒林之宗,孰出周、孔。若孔、老非佛,谁则当之。然二经所说,
                           如合符契。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其圣则符,其迹则反。或和光
                           以明近,或曜灵以示远。道济天下,故无方而不入;智周万物,

                           故无物而不为。其入不同,其为必异;各成其性,不易其事。是
                           以端委缙绅,诸华之容;剪发旷衣,群夷之服。擎忌磬折,侯甸
                           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棺殡榔葬,中夏之风;火焚水沉,
                           西戎之俗。全形守礼,继善之教;毁貌易性,绝恶之学。岂伊同人,
                           爰及异物。鸟王兽长,往往是佛,无穷世界,圣人代兴。或昭五典,

                           或布三乘。在鸟而鸟鸣,在兽而兽吼。教华而华言,化夷而夷语耳。
                           虽舟车均于致远,而有川陆之节;佛道齐于达化,而有夷夏之别。
                           若谓其致既均,其法可换者,而车可涉川,舟可行陆乎?今以中

                           夏之性,效西戎之法,即不全同,又不全异。下弃妻孥,上废宗祀。


                           a 见《佛祖统纪》卷三十七。











          正文.indd   175                                                                     2017/10/31   15:01:05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