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225

·190·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修禅法而得名)。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最澄学成归国,台州刺史陆
                       淳、台州司马吴顗、 临海县令毛涣、天台座主行满等十人均赋诗赠别。
                       诗题都是《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前有序,介绍了最澄“不惮陷天之

                       巨浪,不怖映日之金鳌”(《招提寺千岁传记》卷下《殿堂篇》)至天台
                       山求法的经过,诗则描述了最澄功成归国的喜悦心情,并期望最澄“继踵
                               a
                       大师风” ,回国后能大力弘扬天台宗。
                           唐天台宗高僧、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的中国师父行满,是中国佛教
                       四朝高僧传中唯一记载的“寺院茶头”。最早见载于北宋高僧赞宁的《宋
                       高僧传》卷二十二《宋天台山智者院行满传》:

                               释行满者,万州南浦人也。羁贯成童,厥性明黠,笃辞所亲,

                           求为佛子。受戒方毕,闻重湖间。禅道隆盛石霜之门,济济多士,
                           遂往求解。属诸禅师弃代,满往豫章,观诸法席,既得安然。次
                           闻天台灵圣之迹,由是结束游之,栖华顶峰下智者院,知众僧茶
                           灶。见人怡怿,居几十载未睹其愠色,卧一土床,空其下,烧粪
                           扫而暖之。每日脱衣就床,则蚤虱蛰蜇焉。唼之及喂饲得所还,

                           着衣如故;或人潜扪其衣,蚤虱寂无踪矣。先是居房槛外有巨松,
                           横枝之上,寄生小树。每遇(行)满出坐也,其寄生木必袅袅而侧。
                           时谓“此树作礼茶头也”。或不信者,专伺(行)满出,则纷纷然。

                           (行)满去,则屹立亭亭,更无动摇。虽随众食,量少分而止。
                           四十年内,人未见其便溺。以开宝中,预向人说:“我当行矣!”
                           令众僧念文殊名号相助,默焉坐化,春秋年可八十余。满多作《偈》
                           《颂》,以唱道焉。


                           这是中国佛教梁释慧皎《高僧传》、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宋释赞
                       宁《宋高僧传》、明释如惺《明高僧传》四大僧传中唯一的“寺院茶头”
                       记载。明曹学佺撰《蜀中广记》卷八十七《高僧记·第七·茶头》:“宋
                       释行满者,万州南浦人。栖禅天台华顶峰下智者院,知众僧茶灶。所居房




                           a 行满:《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见《传教大师全集·显戒论缘起》。











          正文.indd   190                                                                     2017/10/31   15:01:06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