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1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331
·296·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焚而不毁”的传奇:“康熙丁未(1667)孟夏日,紫箨草堂夜煌,百物
俱烬。监院真发见其《传》稿在东山竹园,竟不知谁何将出?深异祖师光
明。真言妙行,入火不坏。即走问诸山有道知识,诸山乐助就梓,印行于
离乱之世。然山路遥僻,剞劂氏非名手,俗而且拙,部属点画,不无讹舛。
其板蛀朽,十将有二,不堪再用。今得四明王生世雄,番板于瑞云精舍。
书记明慧对字,成于乙丑(1685)季秋。是为记。”
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主要特点
一是揭示了《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艰辛的编纂与成书过程。清初福
建学者林友王《南宋元明僧宝传序》(附《传》前)略云:
幻津融大师者。为天童密云和尚之孙。弘觉禅师之嗣。志
趋刚果。机用弘通。建光明无畏之幢。紫箨之屦常盈。瑞云之竿
复竖。予时避乱缑城。特谒老人山中。昕夕咨益。备悉婆心。虽
经臣之见,智海犹多未解。而死心之于山谷。则真第一相为矣。
因得披读所续《南宋元明僧宝传》,旨深义朗,词博论该。昔范
蔚宗谓,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举而似之。洪公之后有
融翁……乃前传所编,仅八十一人;续传亦不逾九十七人。诚慎
之也!使诸方有所征信不浮。则悬帝网之珠。光光互映。割师子
之乳。滴滴皆真。绍往开来。祖焰重辉。岂独如迁固之以史才见
长哉。闻丁未(1667)秋,紫箨一炬老人寝室,独存《传》稿,
亦飞入竹林获免。信乎!弘教苦心,为龙天八部护持。而其人其
书之传,固当无尽时矣。
自融弟子性磊《南宋元明僧宝传后叙》(附《传》后)亦略云:
吾师幻津融和尚,以承先启后为念。出缮本一帙,授磊曰:“此
乃山僧出匡庐时,二十载江湖所集。南宋元明诸尊宿,大机大用
之实录也;汝盍勉之。”磊退而珍诵彻见,吾师为道为法,良匠
苦心,历遡二十世,至虎丘隆祖。乃至大慧洞下诸宗,计五十三
人……磊小子,敢复浪赘蛇足哉!兹不揣荒谬,承吾师命,补收
正文.indd 296 2017/10/31 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