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7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327
·292·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业凋零,渔业及航海停顿,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恢复到原有的范围和水平。
当时的宁海广润寺即今三门城关海游的广润寺,亦处于沿海的迁界范
围内,因此也遭废弃。清初沿海迁界事件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展界
是平定台湾之后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民国台州府志·大事记》:
“(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投诚,界乃尽复。”寅卯之交:即是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二十六年丁卯;即公元 1686-1687 年之间。自融坚
持重建不懈,经三四年之努力,终于恢复了“东南巨刹”的原貌。清初台
州沿海迁界事件不仅对台州沿海民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损
失,也对台州佛教带来重大损失。椒江王及先生的早期论文《清初台州迁
a
海》 ,比较详尽地记述了清初台州沿海迁界所造成生产与生活上的巨大
创伤和损失,也记述了对清初台州佛教的严重影响。谨录如下:
广福寺在(临海,下同)县东九十里康谷,旧名资瑞,清
顺治十八年(1661)遣界废。康熙九年(1670)展界,僧涵霏重建。
妙智寺在县东九十里,旧名观音,清顺治十八年(1661)遣废。
康熙九年(1670)展界,僧见持重建。
真如寺在县东一百五十里小芝,旧名回向,清顺治十八年
(1661)遣废。康熙九年(1670)展界,僧解正复业。
精通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城门庄,旧名保安,清顺治十八
年(1661)遣废。康熙九年(1670)展界,僧寂咺重建。
保真寺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清海警遣废。康熙九年(1670)
僧慈敬复业。
鸿佑寺在县东一百六十里,旧名资福,清顺治间(1644-1661)
海警遣废。康熙时(1662-1722)僧真缘重建。
清修寺在县东南一百一十五里,旧名塔庵,因海警迁废。
康熙九年(1670)僧密藏重建。
金仙院在县东南一百一十九里,旧名雉溪,清顺治间
(1644-1661)海警遣废。康熙九年(1670) 展界,僧尔光重建。
a 载《〈台州地区志〉志余辑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正文.indd 292 2017/10/31 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