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52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17·



                       嘉元年(560),至光州大苏山师事慧思。慧思为说四安乐行,智者昏晓苦到,
                       造诣精深。后常代慧思讲经,成为慧思的法嗣。
                           陈光大元年(567),辞师至金陵创弘禅法,博得百僚与僧众的敬仰。

                       太建元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法华经》题,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
                       奠定一宗教观之基础。会北周灭佛,遂排众之留请,率徒栖隐天台,初止
                       石桥,后隐佛陇,创修禅寺(今废),陈宣帝曾割始丰(即天台)一县之“调”,

                       “以充众费”。至德三年(585),应陈后主之诏请,回金陵讲授《大智
                       度论》《法华经》,不仅“太子深从受戒”,后主亦亲临听讲,并与大臣
                       “起拜殷勤”。(《续高僧传·智者传》)隋灭陈后,隋文帝深知智者与
                       陈王朝关系密切,曾下诏问候。劝其“固守戒规”,不要“身从道服,心
                       染尘心”。(隋释灌顶《国清百录·隋高祖文皇帝敕书第二十二》)智者

                       深会其意,遂附新朝。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即隋炀帝)时任
                       扬州总管,慕名迎至扬州,设千僧会,智者授以菩萨戒。杨广尊智顗为“智
                       者”,智者尊杨广为“总持”。翌年回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玉泉

                       寺,居此二年,讲《法华玄义》与《摩诃止观》。开皇十五年(595)春,
                       又应杨广之请再至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
                       习静林泉。开皇十七年(597),杨广遣使至天台迎请出山,行至剡县石
                       城寺(今浙江新昌大佛寺),疾亟寂于是寺。世寿六十,僧腊四十。
                           智者一生弘法三十余年,“东西重范化通万里,所造大寺三十五所,

                       手度僧众四千余人,写一切经一十五藏,金檀画像十万许区,五十余州道
                       俗受菩萨戒者,不可称记;传业学士三十二人,习禅学士散流江汉,莫限
                       其数”。(《续高僧传·智者传》)著述二十九部,一百五十一卷                               a 。《法

                       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观音玄义》
                       《观音义疏》《金光明玄义》《金光明文句》《观经疏》,为“天台五小
                       部”,是天台宗最主要之典籍。
                           智者教观总持,解行并进,破斥南北,会融三教,创立了独特的天台






                           a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第 525 页。











          正文.indd   17                                                                      2017/10/31   15:00:58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