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67

·32·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闻此嗤之以鼻。讲经期满,即振锡南归。民国二十年(1931),因谛闲、
                       可兴、静权等高僧力争,天台山国清寺易禅为教,复为天台宗之根本道场。
                       中设研究社,为长期讲经之所。至此,“天台一山,自山顶至山麓,山之

                       阳面,完全为天台宗所有”。(陈钟祺《天台山文化史》)翌年,谛闲寂
                       于宁波观宗寺,塔于慈溪五磊山。
                           谛闲一生掩关三次,弘法四十八年,讲肆遍于南北(尤其是关外东三

                       省,历来为天台宗鞭长莫及之地),并创办僧学,高徒辈出,各化一方。
                       其著述宏富,达一百二十万余言,嗣法弟子湛山倓虚于 1951 年,撷取精华,
                       删繁就简,由叶恭绰、蒋维乔复勘,编成《谛闲法师遗集》十册及《谛闲
                       大师语录》四册,先后由香港华南佛学院刊行于世。“天台一宗,赖以中
                           a
                       兴” 。谛闲寂后,法裔各化一方。宝静继主宁波观宗,弘法于四明。
                           湛山倓虚(1875-1963),自民国十年(1921)至三十三年(1944),
                       弘法于华北东北各省,创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青岛
                       湛山寺等十方丛林九所,宏法支院十七所,佛学院十三所,皆以“教宗天

                       台,行归净土”。民国十四年(1925),谛闲付以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四
                       世。1950 年南下香港弘法,驻锡荃湾弘法精舍,创华南学佛院(即香港
                       华南佛学院前身)、佛教印经处、天台精舍、谛公纪念堂、清水湾湛山寺
                       等,天台法脉始衍港九。其弟子分别将天台宗传入中国台湾、欧美与东
                       南亚。1963 年寂于香港湛山寺            b 。嗣法弟子为隆安保贤(1908-1987),

                       传天台教观第四十五世,笔名“火头僧”,长于文学,以话剧、舞蹈等
                       艺术形式弘扬台宗,创香港佛教青年中心                    c ;其他天台宗高僧如悟云兴慈
                       (1881-1950),弘法于苏皖浙赣,讲肆遍开东南。1924 年创上海法藏寺,

                       内设法藏学院,旨在“教宗天台”。后住持天台山石梁中、下方广寺及华
                       顶诸刹。抗战期间,发起成立上海佛教同仁会(会址设上海英租界法宝馆
                       内),众推为会长,济赈难民数百万。后归寂石梁方广寺,塔于华顶。其





                           a 蒋维乔:《谛闲大师碑铭》,宝静:《谛公老法师别传》,见《谛公老法师语录》(下册)。
                           b 《净土圣贤录·倓虚传》(下册)。
                           c 见香港佛教青年中心编:《怀师集·保贤传》。











          正文.indd   32                                                                      2017/10/31   15:00:58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