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68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33·



                       弟子灵源、白圣弘法于台湾基隆大觉寺,白圣曾任台湾中华佛教会会长,
                       徒众颇盛     a ;宽显静权(1881-1960),弘法于江浙两省,其功尤以中兴
                       祖庭国清寺为最。1930 年,静权回山礼祖,时值可兴住持国清。静权助

                       谛闲、可兴等力争,复国清寺之旧制(讲寺),又协同可兴重兴国清寺。
                       自 1932 年至 1937 年,修建大雄殿、天王殿、韦驮殿、金刚殿、迎塔楼等
                       十三处,1937 年至 1940 年,又新建妙法堂、静观堂、三贤殿等,国清遂

                       成东南梵刹之冠。又于寺中创天台宗研究社,兼国清、观宗二研究社主讲,
                       培养了一批佛学人才。1957 年,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后寂于国
                       清寺,塔于香光茅蓬          b 。
                           新中国成立后,天台宗虽于“大跃进”(1958)、“文化大革命”
                       (1966-1976)中一度受挫,自 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清寺(1973 年

                       国务院下令重修)、高明寺、真觉寺、石梁中、下方广寺、赤城山紫云
                       洞、济公院等相继修葺一新;国清寺创设了“天台山佛学研究社”,于万
                       年寺创设天台宗佛学院,高明寺开办了“幽溪讲苑”,普陀山也创设了佛

                       学院,青岛湛山寺、长春般若寺亦培养了一批天台佛学人才,天台宗又呈
                       复兴之势。当前天台山与东南亚、欧美各国往来亦日趋频繁。国清寺住持
                       唯觉(1919-1990),于 1978 年、1987 年两度访日;可明住持出访日本、
                       韩国;达云法师于 1989 年赴美传戒;日本天台宗山田惠谛座主,于 1975
                       年至 1989 年四度朝礼祖庭,并建“祖师碑亭”及“般若心经塔”;日本

                       日莲宗于国清寺大雄殿西侧建“妙法莲华经经幢”,以示日莲宗与国清寺
                       的渊源关系;韩国天台宗在国清寺后,兴建“中韩祖师纪念堂”,内立智
                       者大师、高丽义天、圆月上觉三尊雕像,以示不忘祖庭;美籍华侨夏荆山

                       又于洛杉矶成立了“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捐建观音殿及华顶寺;此外,
                       英、法、德、意、韩、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
                       地区的各界人士,或朝巡祖庭,或游览观光,或拍摄影视,或考察研究,
                       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扩大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a 兴慈:《兴慈法师自传》,见《台州佛教通讯》1990 年第 5 期。
                           b 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名僧录·静权传》,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正文.indd   33                                                                      2017/10/31   15:00:58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