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3 - 泰顺县教育志
P. 413

泰顺县教育志                                       ·351·


               主任津贴,逐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城乡优质教育资源
                   (二十)加快中小学校网调整。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进乡”的原则,科学调整中小

               学校网布局。争取到2011年,全县完成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做到校园布局更合理,设施更完善,
               班额更合适,使全县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达到较高水平,要妥善解决教育资产问题,加快城乡配
               套学校规划建设。凡村民集资集劳兴建、社会捐赠兴建、国家投资兴建以及其他形式划拨的各类学校
               资产,均属于教育资产,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任何单位、集体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

               占或收回。对属于学校管理和使用的土地,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原则上以围墙为界(无围墙的,
               以实际使用面积为准),由乡镇中心学校提出申请并上报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由县国土资源部门
               办理土地使用证,县房产登记部门凭土地使用证予以办理相应的房屋产权证。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
               (包括原使用的土地)处置,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所在地乡镇政府配合,

               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和幼儿园建设,部分无法处置而被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使用的,要办理相关
               的产权证过户手续。
                   (二十一)加快农村学校教育配套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各类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制订和完
               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建成县教育城域网,并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

               于农村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和“创强”乡镇学校的教育装备。到2011年,95%
               以上的城镇中小学达到教育信息化Ⅰ类标准,7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达到省教育装备Ⅰ类标准、信息
               化建设Ⅱ类标准,60%以上的中学和中心小学达到省学校图书配备Ⅰ类标准。按照标准逐步配足配齐
               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劳技及通用技术等设施设备。

                   (二十二)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全面加强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要
               在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要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
               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支持以公办
               民助、公办学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教育凭证等形式引进市场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八、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二十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充
               分调动乡镇政府办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将管理重心放到学校,规范和落实

               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二十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和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
               发,遵循“积极稳妥、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前提下,充
               分利用民间资源,通过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办学、个人独资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实现

               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
                   (二十五)推进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校长任期制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有条件的学
               校推进教育“四制”改革,深化分配激励机制,建立总量控制、内部搞活、激励有效、公平合理的分
               配制度,努力消除职业倦怠,激发教师创业热情,提高办学效益。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