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天台山佛教史》
P. 115
者反迂而不信;凭官法而讼,有识者又耻而不录。今皇法佛法,相参为
用。谨遵洪武圣谕六条,高书于上,以内典之意,通释于下。使知机者,
自知退避,何必待斧斤然后为快哉。
孝顺父母:在家,二亲生肉身之父母也。出家,师长生法身之父
母也。生身父母之恩当报,法身之父母之恩可忤逆乎?有违此谕者,不
许共住。
尊敬长上:在家,长上伯叔兄长之类也。出家,长上师伯叔兄长
之类也。在家长上宜尊,出家长上可慢乎?有违此者,不许共住。
和睦乡里:乡里,一乡一里,比邻之亲友也。出家则以义而聚,
天下四海,孰非乡里?其或不以六和外众,而且斗构是非,自作教人,
殊失融通之道。有违此谕者,不许共住。
教训子孙:徒属,出家之子孙也。先以世道教以义方,后以佛法
熔其性地,其有事徒如事师,视师如视徒,此绝伦理之人也,不许共住。
各安生理:世之生理,士农工商也。出世生理,缮性则资以三学,
所谓戒、定、慧也。养身则助以四事,所谓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也。
佛制出家,当依三法:一者循方持钵,二者信心檀越净施,三者依栖丛
林,说净而受。有违此而别行生理者,不许共住。
毋作非为:遵前五谕,事事皆是;违此五谕,件件皆非,杀淫欺
妄奸盗诈伪,靡所不为矣。有违此者,不许共住。
元明清各朝,天台宗高僧相继不绝,元代的怀则大师,明代的传灯大师
和清代的智旭大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均对天台宗义理的继承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还值得提出的是:明清以来,学术思想十分繁荣,由于天台宗思想富有
逻辑系统,精深广博,因而对于理学界、文学界,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
少文人,直接或间接地承袭了天台宗派的思想观点,成为弘扬天台宗的另一
方面力量。
二、传灯与高明寺法系
(一)传灯大师的生平
传灯大师(1554-1628),俗姓叶,字无尽,别号有门。三衢姑蔑(今浙
江龙游下埠叶村)人。早世业儒。26 岁投贤映庵出家,随谒百松大师习天台
教观。
109